2016年,故宮參觀人數為1600萬人,這個數字超過當年盧浮宮與大英博物館客流量的總和。可是,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看來,“如果你說文物多,可是99%的文物都在庫房睡覺,觀眾看不到;如果你說觀眾多,可是70%的觀眾只走中軸線,不看那些展覽,那故宮所有的‘世界之最’便沒有意義。”他計劃把故宮更多的區域向公眾開放——2012年故宮開放面積比例為48%, 2016年擴大至76%,未來會超過85%。 隨著文化消費水平的提升,逛博物館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生活常態。據統計,2016年我國博物館接待觀眾8.5億人次,增長8.9%。逛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歷史與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世界的知名博物館,如巴黎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無一不是旅游者的必游選擇。故宮也是中外游客到北京旅游的必選項。 故宮近些年很紅火,析其原因,不斷創新是首要因素。博物館向來有些高冷,而故宮從開發文創產品開始,“萌萌噠”的雍正,被譽為皇帝同款的“朝珠耳機”,《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韓熙載夜宴圖》的App……這些讓高冷的博物館變得親和力十足,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其次,就是強化了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故宮內有文物180萬,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可是,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參觀故宮博物館,更多是在逛一個旅游景點,看看昔日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而忽視了其館藏與展覽。事實上,因為開放面積有限,故宮的許多藏品也一直藏在深閨。而近年來,故宮不斷擴大開放面積,修復文物,讓越來越多藏品可以走出倉庫,呈現在世人面前,通過展覽、講座講述出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今年計劃的展覽就有40個。有在北京故宮展出的,也有在外地分院展出的。這些都可以充分發揮出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而非僅僅是“紫禁城一日游”。 2015年的《博物館條例》指出,博物館有三大功能——教育、研究和欣賞。在“博物館熱”初顯的現階段,要讓博物館真正的火起來,就要讓文物活起來,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館藏文物是博物館的心臟和靈魂。對于故宮這樣的博物館來說,擴大開放區域,讓更多藏品能夠被公眾認識,讓展品背后的歷史文化信息能夠讓更多人有所收獲是最重要的。而對于藏品不夠豐富的地方小館來說,抓住特色做好活動,增加公眾的參與性與互動,也能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 總之,讓文物與活動唱主角,讓參觀者更關注文化內涵和信息,而不僅僅是一日游。這才是逛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