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走私舊衣背后的臟手
2017-06-08 16:31:1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廈門海關7日發布消息稱,該關日前查獲一起海上偷運走私“洋垃圾”案件,查獲來自韓國的舊服裝3596包,共計500噸。(6月8日《海西晨報》) 這則新聞之所以觸目驚心,無疑是因為許多消費者根本就想象不到,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得到的“洋貨”有可能來自這些海上偷運走私過來的“過期貨”。根據我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的規定,舊衣服是我國禁止進口的“洋垃圾”。這些“洋垃圾”主要來源于境外的一些垃圾場、跳蚤市場,大量附有外文標簽的皮衣、毛衣、牛仔褲、內衣、童裝等,還帶有明顯的穿著痕跡和污漬,部分內衣上甚至還帶有血漬。因為這些貨物逃過了正規單位的檢驗檢疫,沒有經過正經的消毒,極有可能存在細菌、病毒等物質,對消費者,尤其是老幼婦孺的健康安全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一直是洋垃圾的傾銷地。“洋垃圾”走私為何屢禁不止?舊服裝走私背后有怎樣的利益鏈條?眾所周知,舊服裝走私危害極大,一直都是邊防部門重點打擊對象。但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牟取非法利益,以低廉的價格鋌而走險從國外收購當垃圾處理的舊服裝,通過偷運等方式走私入境,經分揀、翻新后以幾元、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不等的價格單件出售。 不少網友大聲疾呼:“洋垃圾”本身就是垃圾,為啥還要運回國?如此明知故犯對國人危害嚴重,必須使狠招、罰他個傾家蕩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盡管我國早已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10多部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但對垃圾流向的規范還不完善,也沒有完整的監管配套細則,這無疑為“洋垃圾”入境提供了便利。 海上偷運走私“洋垃圾”案件查獲后,當務之急是對涉事船長順藤摸瓜展開調查,依法追究責任,并把這些走私的舊服裝全數送進焚化池等處銷毀,切實斬斷該批走私舊衣流入市場的可能,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和城市環境衛生。為此,筆者建議,切斷利益鏈條是控制走私舊衣等“洋垃圾”進口的有效方式,相關部門不僅要把緊入口,還要堵住下游,加強對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者的監管。 |
相關閱讀:
- [ 06-06]垃圾分類的未來,需要用力推一把
- [ 06-05]不妨向“破爛王”學學垃圾分類
- [ 06-02]環衛工手扒垃圾,每一份敬業都值得尊重
- [ 06-02]“雞毛換糖”是垃圾分類新思路
- [ 05-25]莫給洋垃圾入侵留任何縫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