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蕭海川、魏圣曜 2017年高考語文考試甫一結束,各地高考作文題迅速成為社交媒體的焦點。人們如此熱烈地討論、分析,不僅因為這是一道分值最高的考題,更是希望從中尋獲時代發展的號角與回響。在某種意義上,這也代表了祖國發來的詢問,是一道屬于全體年輕人的必答題。 請問你會如何看待這個時代?樹影再長,根始終扎在土里。年輕人涉世未深,就更需看懂身邊的時代圖景。中國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當代中國并非產自虛空,而是從1978年、1949年、1840年乃至更久遠的歷史長河中,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一路走來。 京劇、長城、大熊貓象征著古老的華夏,“一帶一路”、移動支付、共享單車代表著青春的中國,空氣污染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呼吸之痛。這些詞匯所指代的內涵,或傳統,或現代,或喜悅,或苦惱,但這就是你我生活的當代中國。對即將揚帆的青春而言,無視任何一塊拼圖,都可能令人生的航船偏離航線。 請問你將如何改變這個時代?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今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所謂“四十不惑”,關鍵是找到了奮斗的方向與人生的坐標。譬如暢想共和國百年華誕,如今考場中的十幾歲少年,屆時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齡。此時,你在考場為共和國拍照,彼時,中國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與現在的你息息相關。 人生最幸福的事,并不是身居高樓廣廈、手握美酒瓊漿,而是祖國需要你的聰明才智、你需要祖國來施展抱負?!拔遗c祖國共韶華”,就是將個人勤懇奮斗、兢兢業業的一小步,匯聚為國家、民族發展的一大步。 請問你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高考終究是一場選拔性考試,擔負著為國家選材的重任。猶如一場“成人禮”的高考,檢驗的是十年苦讀的成色。從“有字之書”到“無字之書”再到“心靈之書”,背后則是從育才到育人的層疊推進。 人生是一場更漫長的考試,中間要經歷太多的選擇、判斷、填空。做一個大寫的“人”,滿懷赤子之心、同情之心,保有這樣的品格才能在人生大考中取得佳績。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