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扶老人,用傳統美德喚醒“吃瓜群眾”
2017-04-14 13:05:3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4月7日下午6時許,陳桂霖、羅舒心和甘文俐準備到公交站坐公交車回家。當她們走到邕武路長嶺坡附近時,發現一名老年男子倒在路邊,此情形讓她們不知所措。這時,幾名男同學走過來幫忙。幾名同學隨后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救護車到達現場期間,蔣平超一直和120救護車的醫生保持聯系,三名女生則守在老人旁邊輕聲呼喚老人,想讓老人保持清醒狀態。(4月12日 南國早報) 我國是一個崇尚道德、正義、文明的國家,是一個具有幾千年優良傳統的民族。但面對社會上近些年來,老人倒地訛人的事件,一些熱心的路人反倒成了在一旁觀看的“吃瓜群眾”。面對老人跌倒,大多數人腦子里在第一時間想的不再是趕緊上前去扶,而是“打小九九”,這個老人會不會詐我?此現象值得人們反思。 該文中學生們在第一時間扶起老人,并及時撥打120,這樣的行為需要點贊。面對老人倒地,愿不愿扶是道德問題,敢不敢扶是勇氣問題。從接力相助暈倒老人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學生們在突發事件中的道德選擇,也讓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道德風尚得到最大程度的弘揚??梢哉f,他們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道德標桿,也在潛移默化中激發更多的社會正能量。 傳統美德需要繼承與發揚。幫助老人,關鍵在于激勵和喚醒人們內心中最美最善的因子,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貫穿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做符合道德規范的事,并且讓“好人得到好報”成為一種常態。 生命應該得到尊重,扶起摔倒的老人,只是做了每個人都力所能及的事。讓“扶老人”成為社會主流,不僅要喚回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更應重構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走出信任匱乏的惡性循環。如果堅守道德和良知的人多了,逃避道德責任和義務的人少了,“扶不扶老人”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
相關閱讀:
- [ 03-24]“扶老人委屈獎”真是不痛不癢嗎
- [ 10-22]“扶老人險”背后的道德商業化
- [ 10-21]“扶老人險”不寂寞,社會才更溫馨
- [ 10-20]“扶老人險”:道德投保難為善行兜底
- [ 10-20]“扶老人險”為扶不扶開出“鎮痛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