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容抗日神劇“放飛自我”
2017-03-22 14:36:2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前不久,某抗日題材連續劇中出現了“一個包子既能當飯吃又能變炸彈”的離譜劇情,再次引發網友對“抗日神劇”的強烈批判。(3月22日 鳳凰網) 中國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非常多,但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出現夸張、雷人的虛構場景,因此被網友稱為“抗日神劇”。驚人的劇情層出不窮,不僅是對歷史的歪曲,更是對浴血捍衛家國的先烈們的不敬。歷史不能容忍抗日神劇“放飛自我”。 抗日劇屬于主旋律范疇,題材穩妥,電視臺需求量大,對投資者來說,性價比和安全性都很高。但一些創作者一味追求收視率,披著民族情懷的外衣,在歷史的傷疤上腦洞大開,將戰爭游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癡化的處理方式比比皆是。褲襠藏雷、手撕鬼子、單手掏心究竟是藝術創作,還是在消費民族感情? 抗日戰爭曾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創傷,先輩們救國救亡、艱難奮戰的光輝歷史是全民族共有的寶貴財富,那么多英雄事跡值得謳歌贊美,為何偏好設計嘩眾取寵的橋段?抗日英雄們的付出,怎能用來娛樂戲謔?丑化敵軍的形象,也是不正視歷史的表現。 電視劇不是教科書,但一定不能成為罔顧公共理的反面教材,應向觀眾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和歷史觀。當今的影視工作者需要沉淀,拍電視劇不能只向“錢”看,還要考慮社會影響。太平盛世來之不易,抗日神劇的野蠻生長,不僅是對歷史的褻瀆,更是對后人的不負責。 希望抗日劇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少一絲浮躁,多一份尊重。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