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在操作過程中,應當加強審查、備案和跟蹤管理,還要如公眾所期盼的那樣,做好信息公開和財務公開,最大限度地獲取公眾的信任】 日前,零壹財經發布《2016年中國互聯網眾籌年度報告》稱,2016年年末國內已上線608家眾籌平臺,其中倒閉、跑路、歇業等問題平臺和已轉型平臺至少達到271家,正常運營平臺僅剩下337家。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調查顯示,76.8%的人參與過互聯網眾籌項目,參與最多的類別是產品眾籌(43.5%)。63.3%的受訪者呼吁眾籌項目應做好信息公開和財務公開(3月21日《中國青年報》)。 有學者預言,未來30年將是眾籌的時代。從歐美最具代表性的眾籌網站“即刻開始”2002年創建至今,互聯網眾籌也只有15年的歷史。其進入中國的時間更短,2011年才開始起步,但短短幾年時間,公眾對眾籌已不再陌生,其在創業領域和公益領域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有數據顯示,輕松籌大病救助板塊2015年籌集了1.8億元,2016年共幫助了138837個大病家庭。 眾籌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受眾范圍廣,發起融資項目門檻低,投資金額準入少。但這些優點也恰恰就是眾籌風險大的缺點所在,受眾多則社會影響大,門檻低則監管難,已經發生的平臺倒閉、跑路所帶來的法律問題不容忽視。而要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依法管理、依法治理、依法規范的有效手段就是公開。 從眾籌的回報方式看,可分為公益眾籌、獎勵眾籌、債權眾籌和股權眾籌四類。每一類的眾籌,都應當有一定的準入和退出門檻,這既包括平臺準入和退出門檻,也包括項目準入和退出門檻;同時,由誰來監管平臺的準入和運營,平臺應當承擔何種監管職責,都應當有規定,并通過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如此,互聯網眾籌才會有章可循。 盡管眾籌形式多樣,但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都應當在現有的法律體系內運營。如從民事法律的角度看,股權眾籌就不得違背證券法的相關規定;從行政法的角度看,慈善眾籌應當按照慈善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操作;從刑法的角度看,任何眾籌都不得觸碰其底線,詐騙自然在重點打擊之列,也不得以眾籌之名行非法集資或非法經營之實。 而上述這些都有賴于職能部門加強監管,職能部門既要對平臺是否合法運營予以把關,也應當對平臺運營進行信用評價,信用評價的等級必須在平臺顯要位置進行公示;及時通報平臺違規運行的情況,以供公眾查閱,以便公眾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參與。 當然,加強自身的監管是平臺得以健康發展的基礎。平臺在操作過程中,應當加強審查、備案和跟蹤管理,還要如公眾所期盼的那樣,做好信息公開和財務公開,最大限度地獲取公眾的信任。畢竟,唯有公開,公眾的監督權才能得到保障,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才能得以提高。 監管不能放松 從實踐可以看出,信息公開之外監管不能放松。以慈善眾籌為例,要將募捐項目納入政府救助部門的監管視線,而不能因為其民間性質,就任由自生自滅。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讓資金的使用透明化,一個患者收到了多少捐款,使用了多少捐款,都需要用醫院的治療票據來說話。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包括慈善眾籌在內的各類眾籌的積極作用,才能造福更多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江蘇 吳學安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