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泛濫折射文化創新匱乏
2017-02-23 14:48:1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境內,“山寨獅身人面像”與高大的“變形金剛”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慕名前來圍觀拍照。據悉,該獅身人面像是以埃及的獅身人面像為原型,身長約60米,身高約20米,按照1:1比例打造而成,是滁州長城國際影視動漫創意園標志性建筑。(2月22日 中國網) 又見山寨文化,我國山寨文化早已泛濫成災。比如國產手機抄襲國外手機樣式,國產電影抄襲國外電影,國內綜藝娛樂節目抄襲國外節目。其中類似于新聞中所言建筑方面的山寨文化更是不勝枚舉,2015年印度媒體曾盤點了中國十大山寨建筑,獅身人面像、復活節島雕像、凱旋門……這些代表著全球各個國家不同文化的建筑在中國大地上歡聚一堂,毫無違和感。 從短期來看,這種山寨文化確實能夠起到以次充好、魚目混珠之功效。畢竟,當前國外在某些文化方面確實領先于我國,這種山寨文化是文化發展中的一種“走捷徑”方式。 但是,從長期來看,山寨文化泛濫會導致在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不思進取。因為,抄襲模仿久了,自己也就缺乏了一種積極進取的主動創新意識。因而過度借鑒模仿的后果必然是阻礙文化發展的正常步伐和節奏,從而導致文化發展的止步不前。 我國傳統文化當中蘊含了不少精華,而這些都是我們開展文化創新的寶貴源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為何舍近求遠地去西方文化中拿來?文化發展需要創新,而創新的基礎就是先在文化,即以往的文化發展歷程和脈絡。為克服當前過度模仿抄襲國外文化的山寨文化泛濫,唯一路徑就是扎扎實實地研究我國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之上結合時代內涵而不斷推陳出新。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