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校和畢業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比例不高,主要是因為創業能力不高,如果有足夠的創業能力,情況會大不一樣。與創業能力有關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的個性、創造力,這就要求大學培養有個性和特色的學生。】 教育部昨天頒布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簡稱《規定》),其中一大特點是“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制度支持”。《規定》提出,新生可以申請保留入學資格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入學后也可以申請休學開展創業。 大學生休學創業這一概念,早在近20年前就已提出。2014年1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2015年5月,國家層面專門發布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文件,隨后20余省份出臺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改革方案,都明確支持實施彈性學制,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這次教育部修訂的《規定》,進一步從制度層面對休學創業加以強化。 對休學創業也存在一些爭議。贊成者認為,這可為大學生創造更好的創業環境,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助推高校畢業生就業。反對者則認為,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不能本末倒置,再說創業不必非要趕在求學期間進行,除非獲得千載難逢的機會。爭議很熱鬧,大學生群體的反應卻耐人尋味。調查顯示,盡管政府大力鼓勵自主創業,我國有創業夢想的大學生高達80%以上,但真正選擇創業的學生卻不多,2013屆、2014屆、2015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分別為2.3%、2.9%、3%。這遠低于美國大學畢業生20%的創業比例。另據調查,2011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創業的人群中,三年后仍堅持創業的比例為47.5%,這意味著有52.5%創業者沒有熬過三年。 怎么看待爭議?如何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這是鼓勵大學生創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從根本上說,這需要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實行學分制教學,擴大學生的選擇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之所以大學生休學創業存在爭議,是因為我國沒有實行彈性學制。在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中,大學生可以自由選科、選師、選時,自主確定自己修學的年限,在求學期間,可以因創業暫時中斷學業,也可出于旅行、調整狀態其他方面的考慮,而讓學業“間隔”一段時間。歐美高校近年來流行“間隔年”,高中畢業生被大學錄取后,可以推遲入學,在求學期間,也可花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學生隨時選擇入學,學校的相關管理、服務與之完全對接。我國現在因鼓勵大學生創業而強調休學創業,反襯出我國大學并未真正實行完全學分制。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提出進行學分制改革,為何至今未能全面實行?這是因為學校辦學自主權有限,不能自主設置專業、課程,也難以探索適合本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于是學生所學必修課比重很大(80%以上),選修課只是點綴。幾乎所有實行學分制的大學,實行的都還是學年學分制,學校對學生的學籍管理以及教育教學服務,都按學年進行,學分制也就變為一個概念。 大學沒有辦學自主權,辦學千校一面,直接影響到培養有個性、特色和創造力的人才,這正是造成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大學生創業比例和成功率不高的現實原因。我國在校和畢業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比例不高,主要是因為創業能力不高,如果有足夠的創業能力,既可以在讀大學期間創業,也可畢業時選擇創業,還可畢業后創業。與創業能力有關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的個性、創造力,這就要求大學培養有個性和特色的學生。 要促進大學生創業,必須推進高等教育管理和學校辦學改革。大學只有具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才能實行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學生休學創業才能無障礙,同時才能形成大學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培養有創造力、個性的學生。對于大學生休學創業,教育管理部門、大學和社會都需要有理性態度。 |
相關閱讀:
- [ 01-19]大學生“懶癌”得治!
- [ 01-04]釋放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善意
- [ 12-22]網貸整形遭遇騙局 大學生被不良整形機構“套住”
- [ 12-19]“刁鉆”面試 對大學生是種提醒
- [ 12-11]文化自信與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