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的競爭力要由市場來檢驗
2017-02-13 10:01:1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記者從鐵路部門了解到,為適應運輸市場需求,構建市場化定價機制,促進綜合交通體系作用發揮,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5〕3070號),近日,鐵路企業將對東南沿海高鐵開行的時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動車組列車的公布票價進行優化調整。(2月12日 《新快報》) 2016年2月,國家發改委就已宣布,放開高鐵動車票價,改由鐵總自行定價,并給予鐵總根據市場競爭狀況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實行一定的折扣票價的權力。這也是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之舉措。 當時,在鐵路總公司獲得高鐵定價權之后,外界就普遍預計,部分熱門線路的高鐵票價存在票價調整的空間。幾乎是在一年之后,此次東南沿海高鐵票價進行調整的消息甫一推出,算是“靴子落地”。 任何一種商品的市場供給,都要靠價格因素來完成資源配置,它也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內容。當然,對價格進行調整,不能是產品提供者一個人說了算,而是需要在社會、市場和效應之間完成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化訴求。尤其是高鐵這樣一個具有出行代表性的產品供給,它的價格無疑會聚集太多關注。在這種語境下,對它的調整就需要有充分依據。 這種依據,話語權掌握在市場之手,并且是有充分競爭氣氛的市場。如此,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此次高鐵票價調整,正是選擇了交通工具和途徑都異常豐富的東南沿海地帶。在該域,私家車保有量和航班路線都是高密度的,大眾出行的選擇性異常豐富。在這里進行高鐵票價調整的“試水”,市場擁有足夠的“用腳投票”的權利。也正是有了這種背景,才能檢驗高鐵票價調整的競爭力和含金量。 當交通市場競爭已經充分展開之后,各個出行方式可以通過互相之間的博弈得出合理的價格,高鐵也不例外。之前,高鐵與民航、高速公路相比之后的價格不成比例的低位,造成部分市場的錯位現象,就是高鐵跑得越多,卻無法博取相等的利益,反而是有虧本的趨勢,而另一邊的高速公路和民航也要共同承擔價格錯配帶來的市場后果。從多方面來看,這都背離了市場真正意義上的競爭。 因此,此次東南沿海高鐵價格調整,可以看成是種糾偏。但不管怎樣,最終的選擇權還是掌握在消費者手上,而這種競爭,最終要由市場來檢閱。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