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醫院“紅包”,先治兩個“難病”
2016-10-20 17:14:0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醫務人員收受“紅包”和回扣是個久治不愈的頑癥了,有關部門對這一頑癥的整治也是個老話題了,如今祭出重拳,其效果究竟如何,人們拭目以待。但筆者認為,如果兩個“難病”不除,恐怕這回重拳整治仍舊收效甚微。 “難病”之一是調查難。《方案》規定了“兩道關”。“第一道關”是醫療機構和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在病人出院后1個月內必須開展調查回訪;“第二道關”是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專項調查來發現“紅包”和回扣的線索,并暢通信訪、舉報、部門協作的渠道。看上去,這種辦法乃是“雙保險”,但其實很難有保險。出于“好不到人也不要害人”以及害怕說出收受“紅包”和回扣的醫護人員姓名之后他日就醫會對自己不利的心理作怪,很少有病人及其家屬會配合調查,更不會主動舉報。 “難病”之二是取證難。要想取得醫護人員收受“紅包”和回扣的真憑實據,可謂難上加難,因為收送“紅包”和回扣往往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不會有第三人在場的時候收送,更不會通過轉賬或者其他會留下痕跡的形式收送。送者也不會刻意使用針孔攝像機或者錄音保留證據,收者也會特別小心送者會不會保留證據。總不可能僅憑病人及其家屬一面之詞確定醫護人員收受“紅包”和回扣的事實吧,這樣容易造成冤假錯案。 如果不“治愈”這兩個“難病”,那么再重的拳也像是打到棉花上——傷不了收受“紅包”和回扣的醫護人員一根汗毛,也難不倒醫護人員收受“紅包”和回扣嚴重的醫院。一直以來,有關部門出臺了不少整治“紅包”和回扣的辦法,但都收效甚微,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治愈”上述兩個“難病”,而不是“拳重”不夠。所以,當務之急應當是設法“治愈”上述兩個“難病”。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