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必吸取“小學生打假球”的教訓
2016-10-14 08:27:2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日,在廣州市一場普通的U11年齡段的2016億達銳克金秋杯國慶邀請賽中,出現了球員將球踢向自己球門為對方進球的奇景。記者調查發現,這是一次因賭氣而引致的“假球事件”。(10月11日《新京報》) 眾所周知,黑哨和打假球一直是我國足壇的毒瘤之一,也是導致我國足球運動水平始終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廣大球迷對此深惡痛絕。在小學生足球比賽中,居然出現球員將球踢向自家球門的奇景,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這是在打假球。因為球員將球踢向自家球門不符合足球運動的基本原則,違背了起碼的體育精神,也是最常見的打假球行為。 雖然經過調查發現,這起所謂的“小學生打假球”事件,并不是真的打假球,只不過是因孩子們賭氣而引起的消極比賽。但即便如此,在客觀上造成了打假球至少是消極比賽的事實,背離了體育精神,這一點毋庸置疑。另一方面,縱然這只是一項民間賽事,官方組織沒有參與,但出現這樣一幕,依然嚴重損耗了賽事的公平性和嚴肅性,對足球運動和小球門來說造成了巨大傷害,不利于足球運動在校園和學生群體中的推廣和發展。而且,在大眾眼中,并不會刻意區分官方的足球賽事和民間的足球賽事,往往會認為就算是民間的足球賽事也必定得到了官方的同意、批準。 對于這起“小學生打假球”事件,調查前因后果,還原事實真相,這當然很有必要,也是基本要求。但不能只是停留在還原真相這個階段上,關鍵是務必要吸取這起“打假球”事件的教訓,舉一反三,為今后規范有序組織開展各個年齡段的足球比賽提供教訓參考,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傷害足球運動的發展。 隨著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對足球運動的高度重視,官方和民間的各個層次、各類足球比賽活動將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不管是對地方足球協會尤其是市縣級足球協會,還是對民間組織機構來說,缺乏舉辦足球賽事的經驗,學校足球隊也缺少參賽經驗,這就很容易讓賽事跑偏,引發兩隊之間打架斗毆、運動員與學生家長發生沖突,以及消極比賽、打假球等各種問題。從這起“小學生打假球”事件可以明顯看出,在組織民間性的足球賽事時,明顯存在組織能力不足、球員信息不透明等問題。 因此,不管是有意組織舉辦足球賽事的官方組織、民間機構,還是打算組隊參賽的學校、單位,都要從這起“小學生打假球”事件中吸取教訓,在隊員年齡、裁判選擇、教練帶隊等方面要透明、公開和嚴格規范,確保參賽隊伍和家長有序,保證賽事的公平、公正、公開和嚴肅。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足球運動在全社會的健康良性推廣、發展。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