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生態賬”要任后追責也要任內問責
2016-10-11 20:51:1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為了好看的政績,某些地方領導干部不惜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拉升GDP,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于當地百姓無益,卻可能對官員的升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領導干部到時拍拍屁股走人,而當地百姓卻要承擔污染帶來的痛苦。由此來看,對離任干部算清生態賬,為地方發展樹立起了有力的屏障。 近些年來,不少地方陸續開始推行“生態審計”,逐步改變了以往單憑GDP論英雄的考核辦法。將生態賬納入官員政績考核,為官員的選拔和任免提供了更加全面科學的標準。這樣一來,那些深耕基層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地方領導能夠得到有效任用。從長遠來看,“生態審計”的出臺,不僅有利于當地環境的保護,也利于官員選拔機制的完善。 當然,算生態賬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具體效果如何還要看實際情況。一般來說,領導干部離任后往往伴隨升遷,相關部門對升遷官員的追責力度有多大難以衡量。因此,對于地方領導干部不僅要在任后追責,也不能忽略在其任內問責。這樣才能夠避免任后問責,留下爛攤子無法收拾的局面產生。 生態賬不僅要算一算,而且要算得明白,要落到實處,避免做成官樣文章。首先要制定嚴格明細的考核標準,界定領導干部應承擔的責任。其次要避免暗箱操作,應當邀請具有資質的第三方獨立機構來參與“生態審計”,讓審計結果更加客觀和公正。最后要及時公布“生態審計”的評估結果,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對弄虛作假的行為要嚴懲不貸。 歸根結底,要從根本上清除地方領導干部竭澤而漁的政績觀,牢固樹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觀念,注重經濟、社會、生態三種效益的協調統一。尤其是要把經濟賬和生態賬算成一筆賬,決不能人為對立起來。“生態審計”絕不是喊喊口號、做做樣子,將任后追責和任內問責充分結合起來,敦促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唯有此,我們的社會才會持續健康發展,我們的后代才會“背靠大樹好乘涼”。 ? |
相關閱讀:
- [ 09-23]副市長“被拒門外”凸顯治污之難
- [ 08-15]以服務性“激活”企業博物館
- [ 08-12]不可思議的“環保”實則是生態造假
- [ 07-28]勿讓“包打聽”擾亂政治生態
- [ 07-26]學術獨立方能治理高校學術不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