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網貸”需要風險防范也需要財商教育
2016-09-08 16:07:1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8月,重慶大三學生秦天在網上貸款總計超過10萬元,因無力還款,被迫睡在公園躲債。福建大二學生小彬在兩年內通過網絡放貸平臺貸款30萬……除此之外,網上上還出現大學生天價賬單街頭求助、大學新生未開學花費已過萬等事件。一項調查顯示, 85.4%的大學生構成了財商教育的潛在需求者。(9月8日《南方日報》) 瘋狂的“校園網貸”不僅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學業,也讓一些家庭背負沉重的債務。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卻干著“高利貸”勾當的網絡貸款,在利益的驅動下,將“罪惡之手”伸向脆弱的大學生。在一些高校里,網絡貸款的廣告可謂無孔不入。網絡貸款廣告放大了其顯性的正功能、卻回避了其隱性的負功能。網絡貸款能夠立竿見影地幫助大學生解決資金難題,卻也會讓還貸能力的大學生陷入“連環貸”的危險地帶。 伴隨著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沖擊,大學生容易進入炫耀性消費、享受型消費的誤區;在難以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社會支持的格局下,網絡貸款給大學生的不理性消費提供了渠道。網絡貸款公司并非不知道大學生缺乏還貸能力,卻還將大學生視為重點客戶群,難道是“人傻錢多”?故意給大學生刨坑、讓大學生陷入商業陷阱,才是網絡貸款公司的真實用意。 大學生作為一個家庭的希望,即使自身難以還貸,也可以將一個家庭捆綁在“還貸計劃”里。更何況,網絡貸款公司早已收回本金,他們更在意的是那高額的利息回報。 如果大學生不能按時還貸,那些“野蠻生長”的網絡貸款公司,便會采取一些粗暴的手段逼大學生就范;一些大學生為了擺脫困境,不惜四處借債、行騙甚至利用身體從事援交,卻依然難以抽身出來。 借錢之前,它是天使;借錢之后,它是魔鬼。可惜的是,這個道理不少大學生明白得太晚了。那些喜歡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的大學生在短暫享受網絡貸款的便利之后,為自己的輕率與糊涂付出了沉重甚至慘痛的代價。將大學生當成“搖錢樹”,千方百計地引誘他們“上鉤”;一旦請君入甕,大學生便淪為“待宰的羔羊” 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里,并不缺乏預防電信詐騙和“校園網貸”的安全教育,卻依然有一些學生上當受騙,為何?財商教育的缺失,讓一些大學生難以抵御誘惑和欲望,最終“上了賊船”。理財作為一種人與資本的博弈游戲,充滿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大學生擁有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本身就比較匱乏,在利益博弈格局中處于弱勢地位,缺乏風險防范能力;如果輕率、糊涂地陷入“校園網貸”,難免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豐富大學生的金融知識、提升他們的理財能力, 有助于“校園網貸”的破題。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