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假離婚”鞭策政策更完善、更周全、更完備。可能,政策一時達不到無懈可擊的程度,但是,增強政策的防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隨著各種調控傳聞的不斷被放大,上海離婚買房也進入白熱化放量沖刺階段。上海多個婚姻登記中心從上周末開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協議離婚高峰:浦東上周六一天超過百對夫婦協議離婚,楊浦則有97對夫婦協議離婚,是平時的三倍(8月30日《新聞晨報》)。 “中國式假離婚”,似乎成為樓市調控政策的衍生品。也許,有人會對此定性,這是民間智慧跑偏的表現,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反映,是“鉆空子、占便宜”的體現…… 不可否認,在大城市與特大城市,在高房價的擠壓下,與其說是市民覺悟不高,倒不如說是一種變通,并且冒著家庭與婚姻可能出現真實危險與危機的風險。或許,假離婚節省了一些金錢,但是,也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后果。 “中國式假離婚”并非購房的專利。為子女上學假離婚——2013年6月,有媒體報道南京主城6區有150多對夫妻離婚,其中以30多歲的夫妻居多,不少都是為了孩子上學而辦了假離婚。為取暖而假離婚——曾經,哈爾濱教育局規定,只有女教師們的單身、喪偶、離異和軍人家屬等幾種情況才給予報銷取暖費,否則,正常的情況下女教師們是報銷不了的。于是,就有教師為了報銷取暖費,不得不采取離婚的方式……有媒體總結出假離婚的一些動機。 政策規定遭遇“中國式假離婚”,必然瓦解政策的公平正義,讓政策收不到功效真正。板子不能只打在鉆空者身上,這樣有失公允。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總是基于“家庭穩定”的推定,讓有關政策成為家庭與婚姻的第三者,提醒甚至是誘導“中國式假離婚”。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很透明,傳播很快捷,鉆政策空子的招數正在共享,導致“中國式假離婚”蔓延。“中國式假離婚”疑似政策插足,政策本身也必須反思,其中涉及政策制定的程序是否公正公開,涉及政策的周密程度和預防對策功能等。要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消彼長,從積極的方面講,對策倒逼政策,“中國式假離婚”鞭策政策更完善、更周全、更完備。可能,政策一時達不到無懈可擊的程度,但是,增強政策的防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