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公租自行車已進駐北京15個區,辦卡條件不盡相同,條件最嚴的要數通州,辦卡需先通過網絡預約,非京籍居民辦卡還需提供工作居住證,每月只提供6000張卡,辦完即止。“想加入綠色出行行列也太難了,辦張公租自行車卡就得熬夜刷網頁,還要用工作居住證卡條件。”有網友調侃,辦通州公租自行車卡就像購車搖號一樣。 雖然辦卡難讓市民心有煩憂,但出現辦卡難也說明自行車出行有著龐大需求。改進相關治理思維,培育市民綠色出行的熱情,將對緩解城市擁堵有很大幫助,也對改善城市環保大有裨益。推而廣之,這也意味著自行車出行,在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市民的短途出行中,有很大的空間和比重。 如有論者提出的那樣,出現一卡難求,也說明了城市公租自行車現有的管理方式和運營手段,難以滿足市民的現實需求。當然,僅僅希望管理方面改進辦卡流程,提高辦卡效率,快辦卡、多辦卡,并不會讓這個難題有太大起色。畢竟,通州區現有公租自行車1.5萬輛,而鎖樁只有1.2萬個,如果不增加公租自行車數量,居民辦了卡,需要用車時無車可用的現象或許會越來越普遍。而政府一旦通過增加公租自行車及基本配套設施的數量來解決,卻也會面臨龐大的投入和管理運營難題。 顯然,發展公租自行車,純粹靠政府的大包大攬,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其實在城市,居民保有的自行車是一個海量,相當一部分處在閑置狀態,與此同時,居民的自行車出行,受到很多制約,如存放困難、利用率低等等。可見,真正缺少的,是所有與所用充分有效的調節方式。 因此,引導市民的自行車出行熱情,化解公租自行車辦卡難,眼光不能只盯在“所有”的供給上,而更該在基本的服務上面多下功夫。一是基礎設施的配套。多建自行車停車車位與借還設施,建立小而分散的均衡網絡,引導志愿者參與自行車管理等等;二是完善信息服務。如推動智能化升級,通過手機等方式加入手機取車、停放與費用支付等等。在此基礎上,可以大膽嘗試和鼓勵居民帶車加入或者捐車供分享,形成或租、或自用、或免費的多元格局。如此,政府同樣的基礎性投入,將會收獲單純發展公租自行車數倍的效益。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