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下旬以后,武漢氣溫持續升高,武漢中心氣象臺連續多日發布高溫預警,局部地區已經突破40℃大關,室外部分地段實際體感溫度還會更高。據預報,這樣的天氣至少要到本月底,未來一段時間都將延續熱浪滾滾的“燒烤”模式。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竹床陣”這樣的老武漢光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日漸普及的空調。其實對于很多人而言,工作生活和出行的每個環節幾乎都能享受到空調的涼爽,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精致和舒適。高溫來襲,真正煎熬的是哪些人?他們是環衛工、交警、建筑工人,是不分氣候條件必須堅守的勞動者。 這些職業,大多數與公共建設和服務相關,這些工作一旦中斷,影響到一座城市的正常運轉,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在很多人看來,這些職業本身就屬于“艱苦”工種,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常年與自然的惡劣條件打交道,很多人可以選擇躲避高溫,但他們很難。這其實不是簡單的社會分工,他們的付出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職業屬性,不是用一筆報酬就能簡單計量的。 高溫是無法回避的自然特征,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努力去適應它。多年以來,武漢人民就在不斷適應這樣的環境,如今城市的功能條件越來越好了,經濟和技術條件越來越成熟,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我們的環境對高溫的抵御能力已經很強。但越是這個時候,越是不能忘記,還有這樣一些特殊的職業,仍然要和“原始”的自然環境打交道,無法躲在城市人工條件的福蔭里。 制度、政策層面當然要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們盡可能回避高溫作業,提供足夠的福利和保障手段。作為常年與高溫打交道的武漢,在高溫補貼、高溫工作調整等方面都有完備的制度,相關行業的標準也是明確的。在盡量改善工作條件和避免讓職工長時間高溫作業的前提下,對必須在高溫下工作的人員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并且執行落實到位,這既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也是維持城市正常功能的必要付出,不能打一絲折扣。 這也不只是政府該考慮到的問題。有人認為,這些人是干這些活的,本來就應該承受這一切,既然選擇了艱辛的工作,就要接受辛苦本身。這種看法是冷漠的,人與人之間不是只有職業區分,社會分工把人安排在不同的崗位,但人和人之間不是只有分工的關系。設身處地為他人多一點考慮,每一個人也都可以身體力行,給高溫下的勞動者多一點體諒。 以環衛工作為例,如果人人都能盡舉手之勞,不亂扔廢棄物,就能大大降低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危險程度,無形中也減少了他們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的必要性,大家又何樂而不為。高溫難耐,面對這一考驗,城市和個人并非無能為力,每個人都可以盡一份心,出一份力,為高溫下的勞動者減輕身心負擔,讓炎熱的夏天更好過一些。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