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欲把約4000噸來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違規傾倒在蘇州太湖西山時被當場抓獲。 這不是國內第一起跨界傾倒垃圾事件。去年6月,無錫市洛社鎮惠山區錫溧運河直湖港附近就發生了類似事件。綜合這類事件,能大致歸納出傾倒行為的基本特征:傾倒地多為人跡罕見的省市邊界區域。這樣選擇自然有他們自己的小算盤:人煙稀少不易被察覺,即便相關部門予以追責,也只能面對既成事實,無從查證。且一經跨界,行為主體和事件發生地便分屬不同行政單位管轄,職能部門在未理順相互間的關系前,調查取證將相當被動。顯然,傾倒者利用法律與監管疏漏,踐踏他人權益,行一己之私。 跨界傾倒垃圾頻頻發生的原因不難猜想,企業通過將垃圾轉包給各類“承包商”,免除了專門的廢物處理費用,轉包和處理費之間巨大的剪刀差無疑讓不少承包者愿為之鋌而走險,法律和監督的不足,只是讓他們稍少風險而已。不過若順著這一思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會發現自己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因為即便對國內所有企業的垃圾處理情況進行詳盡歸檔管理,也不能完全消除轉嫁風險的可能。偷運垃圾的船只大都未經認證,在監管檔案上,它們是類似幽靈的不存在之物,可作為載運垃圾的主體,它們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若不能有效把握其動向,就難以讓法律、監管發揮效用。 事件被曝光后,有媒體頗感詫異:“為何等到垃圾堆積如山才被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垃圾不是無中生有的天降之物,饒是人跡罕至之處,當地居民和相關部門的執法人員也必然能及時察覺它們的存在。分析事件成因,經濟誘因或是關鍵,而要解決問題,讓垃圾無從“落地”、讓運載船只無處可藏才是首要任務?,F實生活中,已有較成功的案例?;葜菔谢蓐枀^秋長街道白石村同深圳坪山街道相鄰而望,一度遭受跨界傾倒垃圾的危害。過去,當地政府只是被動地采取先處理垃圾、再尋求法律救濟的辦法,而從2013年開始,白石村開始鋪設馬路,安裝視頻監控設備,這既方便了事后取證,也讓偷倒垃圾的車輛無處可藏。在做足硬件上的功夫后,街道辦和村委會組織了執法隊,并配合相關部門建立了跨區域的環境監管執法體系,因而較好地遏制了傾倒垃圾行為。其實,包括國內許多著名景區,對試圖以密布監控設備來解決亂丟垃圾的做法都頗為鄙夷,因為這似乎不曾觸及問題根本??上?,我們現在缺少的恰恰是這些看似機械、呆笨的做法。對全國跨界傾倒垃圾的多發地,迅速配齊相關硬件設備,抓住偷倒當事人,才能順藤摸瓜,查明背后的利益牽連,在此之后,對法律懲處力度該輕還是該重再行考究才有意義。 要讓悲劇不再發生,通過技術的力量,減少監管空白,在源頭上讓垃圾無從落地,是我們首先要完成的工作。 |
相關閱讀:
- [ 07-07]遏制跨省倒垃圾需斬斷利益鏈
- [ 07-06]垃圾桶放哪里不是關鍵
- [ 07-06]上海垃圾偷運江蘇,不能罰酒三杯了事
- [ 07-06]上海垃圾偷倒太湖,誰之過
- [ 06-28]仙桃停建垃圾焚燒廠鄰避主義的勝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