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已發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披露及停復牌業務指引》和《關于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停復牌及相關信息披露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的基礎上,新修訂的停復牌新規將最快于下周發布,市場關注的“忽悠式重組”問題將受到嚴控。同時,停復牌新規還將對A股上市公司隨意停復牌、停牌時間過長的問題作出限制,這也被市場看做是A股為沖關MSCI掃除的一大障礙。 雖然近一段時間以來,股市運行不盡如人意,股指也從3000點左右下跌到了2800點左右,并一度跌穿2800點。但是,并沒有造成管理層的驚慌。相反,證監會卻采取了一系列令投資者認為是對股市“不利”的措施,如對中概股回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對存在重大信息披露問題的博元投資強行退市以及即將修訂出臺的停復牌新規。即便被“辟謠”的叫停跨界并購,可能也不是空穴來風。 毫無疑問,這是在釋放新的信號,那就是把講規矩、講規則放到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為各種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瑕疵,打上補丁,立出規矩,補上漏洞,從而為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尤其是股市,如果沒有規矩可講,那必定會大亂。長期以來,股市之所以不斷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原因就在于,不規矩的現象太多,不講規則的問題太嚴重。以停復牌為例,很多企業都是想停就停,想復就復,給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尤其是去年股災期間,數百家企業為了“躲跌”,選擇了停牌,且停牌的理由大多是重大資產重組、重大事項沒有公告等等。復牌時,也就簡單一句話——暫停重組。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自然,不能允許這樣的現象繼續存在了。 再如中概股回歸問題,原本認為,中概股回歸能夠給A股帶來新鮮血液,也能夠給A股帶來更多人氣、吸引更多資金進入市場。但是,從急于回歸的中概股來說,絕大多數都是看中的“股價差”,而不是A股市場及其投資者。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中概股在私有化過程中,也不計代價,以高價收購股份。如此的中概股回歸,只會給市場帶來嚴重沖擊,而不會給市場帶來正面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中概股回歸問題,當然需要引起重視,提出防范企業套利的對策和措施了。 在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偏低,融資成本偏高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通過發展資本市場、增強股市融資能力來改變直接融資比重過低的問題。前提是,股市必須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和融資功能,要讓投資者對股市有足夠的信心,讓資金能夠放心大膽地進入市場。不然,股市就不可能成為融資的重要平臺。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規范股市的各種行為,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行為,讓上市公司懂得股市的各種規矩,并認真地遵守這種規矩。 很顯然,證監會目前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從表面看,沒有眼球效應,更沒有轟動效應,甚至有些舉措還會被市場誤讀。但是,仔細分析則不難發現,這些舉措都有利于股市的規范平穩,有利于股市的健康有序,可謂細中有綱、綱中有細,真正做到了發現一個漏洞,就立即打上補丁,出現一點瑕疵,就立即給予治理。在此基礎上,還對出現的違規問題進行嚴厲打擊。相關數據顯示,僅今年以來滬深交易所就發出了494份問詢函,平均每天3份多,如果按工作日計算,每天要達到5份。可見,規范和打擊的力度有多大。 改革也好,創新也罷,如果沒有規范做支撐、規矩做基礎,再好的舉措和辦法,再新的思維和思路,也會在不規范中難以得到落實,甚至出現相反的效果。譬如注冊制,如果在股市的各項基礎工作沒有完備,各種不規范行為仍然很多的情況下推出,必定會給股市帶來極為不利的沖擊,甚至會造成股市的嚴重震蕩。再如熔斷機制,為什么美國出臺幾十年了,才用過一次,我國卻出現沒幾天就使用了多次。原因也在于,股市的不規范行為太多,市場無法有效發揮熔斷機制的作用。 所以,劉士余出任證監會主席以后,沒有去追求奇特新,沒有去造成影響、效應,而是從“細微”處入手,從小事處著想,對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規范行為立規矩、打補丁、堵漏洞,可謂真正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雖然療效可能慢些,但效果更好,更符合當前股市的實際情況。對中國股市來說,只有確立規矩意識,才能迎來真正的牛市。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