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養老塑造助人自助的“養老共同體”
2016-02-29 16:32:0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伴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品質,成為全社會面臨的現實考題。一方面,社會流動加速,讓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受到猛烈的沖擊;另一方面,一些市場化的養老機構收費較高,讓不少家庭“望而卻步”。在此背景下,通過助人自助的“抱團養老”,將老年人群體打造成為一個利益相關、關系相互、情感相系的養老共同體,有助于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擁有更多的保障和樂趣。 如果說傳統的慈善注重單向度的“給予”,現代的公益則強調雙向度的“參與”?!氨F養老”搭建了社會互動的參與平臺,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將松散的社會成員聯結起來。“助人自助”注重人們的權利平等與互信互惠,受助者的體面和尊嚴沒有因為接受照顧和幫助而受到損傷,而參與者也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收獲尊重、信任和社會認同,在付出的過程體驗了快樂。 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的當下,許多老人面臨的養老困境不是“老無所養”,而是“老無所為”、“老無所樂”。一方面,“抱團養老”的老年人處于一個熟人社會網絡之中,對彼此的性格、興趣、需求更為了解,養老服務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與年輕人臨時性、節點性的志愿服務相比,“抱團養老”能夠形成長效機制。這一點,恰恰是當前為老服務亟需的。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晚年生活更加美好,需要不同年齡結構、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作為一種社會治理手段,“抱團養老”的目標就是通過“助人自助”來增強老年人的社會互動,拓展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網絡,緩解當前的養老困境。 長期以來,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們只看到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三方面的力量,卻忽視老年人群體自身的作用。作為社會運行的黏合劑和潤滑劑,“抱團養老”體現了難能可貴的共同體意識,有助于讓老年人的夕陽圖景更加豐富多彩,為破解養老困境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激發老年人群體的活力,搭建養老社會化的民間支點, “養老共同體”有助于讓老年生活更有品質。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