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51萬億,創下了歷史新高。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1月貸款創新高呢?這樣的數字是不是會讓人對貨幣政策產生了寬松的感覺,并由此來判斷政策的走向呢? 集中突擊性放貸做法不可取 常亮 1月貸款創出歷史新高,首要原因是貨幣政策指導思想決定的。適時適度靈活的貨幣政策基調,決定了大放水的操作行為,而信貸又是貨幣政策實施的主渠道。目的在于應對持續下行的宏觀經濟。在這個貨幣政策指導思想之下,M2、貸款和社會融資創出新高就順理成章、預料之中了。 春節因素也不排除。歷年春節期間,為了保支付,保證現金供應,保流動性充足,都是央行貨幣投放的密集期,也是貸款發放集中期。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年初是商業銀行貸款投放力度最大的,早投放早收益,是銀行的主導思想。還有就是去年底擠壓的項目貸款在1月集中投放。 不過,因素原因再多,1月創出歷史罕見新高都是不正常的。況且大部分因素都是歷年共性的。 從1月投放的2.51萬億元結構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07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9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783億元。住戶貸款不到四分之一,其中長期貸款不到5000億元,說明住房按揭貸款并沒有預期多。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94萬億元,說明77%的貸款都投向了企業。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52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06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占總貸款投放比例42%,說明大型企業仍是貸款的主要投向,而大型商業銀行又是投放的主要銀行。也折射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從貸款結構分析,大型企業的中長期貸款是1月份貸款創出新高的最大受益者。而目前流動性狀況是,大型企業包括上市公司、國有企業、壟斷性企業等并不缺乏資金。銀行錦上添花給其貸款,其把貸款資金運用到哪里去,值得思考。不排除流入股市之中。這可能也是本周二股市興奮大漲的原因之一。 同時,在目前實體經濟和企業普遍經營步履維艱時期,其貸款主動性并不強,對貸款需求也不強烈。銀行一廂情愿大肆發放貸款,能否真正成為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很值得懷疑。如果被挪用到股市、高息借貸、或返回到金融體系里倒騰牟利,后果必將是催生金融泡沫風險。后患無窮,風險很大。 確保貸款進入實體經濟,用到企業生產經營上,保證貸款的生產性用途,十分緊迫。絕不能一放了之,只看貸款報表數據。 另外,1月貸款創新高背后的期限結構錯配風險隱現,不容忽視。1月存款增加2.04萬億,貸款增加超過存款,資金運用超過資金來源(向央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借款除外)。1月貸款2.51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高達1.06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占總貸款投放比例42%。而1月居民儲蓄存款增加8894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7059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119億元??捎糜谫J款的穩定資金的居民儲蓄與貸款總量以及中長期貸款嚴重不對稱。嚴格地說,企業存款、財政性存款以及拆借和央行借款都適用于流動性運用,而不適宜發放貸款。超負荷發放貸款的結構期限錯配風險隱患已經隱現出來。 所以,必須關注1月貸款創新高背后的隱憂,這種集中突擊性放貸的做法不可取,沒有持續性。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