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消費市場供需兩旺、活力十足。《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要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著力擴大居民消費。我國消費市場現狀如何?潛力多大?怎樣挖掘?圍繞這些熱點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
去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6.4%,比2014年高15.4個百分點
當前,我國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很多人對消費市場的總體感覺是供需兩旺。王斌認為,消費市場表現不錯,數據顯示,2015年消費市場總體平穩,呈前低后高、小幅回升態勢。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
“消費品市場規模首次突破30萬億元,在較大基數上實現了穩步增長,是很不容易的。”王斌分析,從歷史數據看,從2012年突破20萬億增至30萬億只用了3年時間,比從10萬億到20萬億加快了1年,而此前從1992年的1萬億到突破10萬億更是用了16年。同時,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至66.4%,創15年新高,比2014年高15.4個百分點,在投資和出口增長明顯回落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了對經濟增長“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
他認為,消費貢獻率的提升,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過去十余年來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具體體現,是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產業結構持續調整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調整經濟發展方式的初步成果。消費貢獻率的提升,充分表明我國居民消費已進入新時代,消費升級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甚至享受型消費轉變,我國恩格爾系數已降至30%左右,旅游文化、健康休閑消費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二是由商品性消費向服務性消費轉變,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超過50%,部分城市服務消費已超過60%;三是由傳統型消費向新型消費轉變,網上實物商品銷售額增長超過3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0%,信息消費、綠色消費快速發展;四是由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多層次化消費轉變,定制化、品質化、品牌化消費發展勢頭凸顯。
消費新熱點蓬勃興起,消費區域結構不斷優化
王斌指出,2015年消費市場亮點十足,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等一大批消費新熱點蓬勃興起。
其中,網絡消費保持高速增長,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移動終端購物比例不斷提升。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2萬億元,同比增長31.6%。
綠色環保、智能節能產品銷售旺盛。限額以上通訊器材、家電銷售分別增長29.3%和11.4%。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4G手機銷量同比增長75.9%,一級能耗冰箱、空調銷售量分別比冰箱、空調類銷售量增速高出13.3和12.9個百分點。全年新能源車銷量增長3.4倍。
服務消費加速發展。餐飲市場保持較快增長,全國餐飲收入增長11.7%,增速比上年加快2個百分點。全國電影票房收入440.7億元,同比增長近50%。全年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4萬億元。
消費區域結構不斷優化。鄉村消費增速快于城鎮。2015年全年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3.9%,比上年擴大0.2個百分點,增速從2013年以來一直保持快于城鎮態勢。中西部地區消費領跑。2015年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中部、西部地區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5.4%和5.1%,分別比東部高1.2和0.9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仍存在供需錯配,要以供給創新釋放消費潛力
王斌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落實,智能節能消費、綠色消費、服務消費、品質消費、便利安全消費等市場熱點繼續發展,2016年及整個“十三五”期間消費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消費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消費結構將持續改善,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作用將不斷增強。
“不過,消費市場也有一些新趨勢,集中體現在供需錯配上。”王斌分析,國內中高端消費群體持續擴大,消費需求升級快速發展,消費者對卓越品質和良好體驗的追求形成熱潮,但國內產品設計創新不足,質量水平總體不高,以致出現“需求旺盛”與“供給過剩”并存的現象。
他指出,中國消費者漂洋過海去海外購物,很多商品是國內并不缺少的,如馬桶蓋、電飯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居民收入增加了,消費能力增強了,國內有效供給不能完全滿足這部分需求。另外,也與國內外差價大、國內消費環境欠佳密切相關。
所以,當前消費市場,除了繼續適度擴大需求端,更要在供給側下功夫。我們應堅持創新驅動,以供給創新釋放消費潛力。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市場環境,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全面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培育形成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花色品種多樣、服務品質提升為導向,增加優質新型產品和生活服務等有效供給,滿足不同群體不斷升級的多樣化消費需求,實現潛在需求向現實增長動力的有效轉換,為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要發展現代流通,完善市場體系,改善消費環境,培育市場增長點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會議指出,要提高有效供給能力,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商務部將按照會議部署,有序開展擴大消費的相關工作。
擴大消費需求是系統工程,既包括擴大需求層面的消費能力、消費預期、消費意愿,也包括創新提高供給層面的商品及服務供給水平、消費環境等。王斌表示,接下來商務部門將立足搞活流通促消費,立足推動消費結構升級,核心還是要通過發展現代流通、完善市場體系、改善消費環境、培育市場增長點,引導消費朝著智能、綠色、健康、安全的方向轉變。
一是大力支持流通創新。推進城市商業智能化,大力發展便民利民的社區商業,實施特色商業街區示范建設工程。發展規范電子商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建立新車、二手車、汽車后市場和汽車報廢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流通管理體系,加大汽車平行進口力度,促進汽車消費提檔升級。
二是加快培育自主品牌。繼續加強自主品牌營銷、推介、保護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推動養老健康等服務市場多層次發展。保護和傳承中華老字號,健全特色商品推廣和流通渠道,做大品質消費。
三是增加居民生活服務有效供給。推動餐飲住宿業等居民生活服務業轉型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提供個性化多樣化服務,提升居民生活服務業質量。
四是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倡導綠色消費、合理消費,制訂綠色產品和設備推廣目錄,擴大綠色產品生產銷售。加大市場秩序整頓和規范力度,引導建立市場化綜合信用評價機制,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侵權行為,構建法制化的營商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