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運,互聯網交通平臺的“拼車回家”參與者越來越多,隨著“拼車熱”興起,交管部門也開始有所行動。近日廣州市春運指揮部表示,將嚴管不具備營運資格的拼車業務,一經查獲依法依規處理。廣州市交委也表示,以盈利為目的利用私人車輛從事拼車、順風車屬非法營運行為。 日前,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也明確表態:鼓勵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拼車回家”,同時也提醒拼車雙方能夠明晰權益,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由此,民間流行了近兩年的“拼車回家”終于得到官方認可。 然而,由于《道路運輸條例》、《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對“非法營運”這一概念沒有作出清晰的界定,各地在監管“拼車回家”合法性上尺度不一。比如,南京市客管部門表示,拼車只要收取費用,就會被定義為非法營運,客管部門會予以打擊制止。 歸根結底,是對拼車中的“盈利”概念,沒有厘清:如果沒有盈利,那么就談不上“營”運,更談不上非法;如果產生費用了,那么多少錢才算盈利?既然是出行,必然要產生費用。而事實上,產生了費用并不能等于盈利。譬如說,朋友、同鄉、同事之間拼車回家,注定要有油費、高速公路費、過橋費等等,甚至于再加上汽車的磨損折舊,諸如這些都可歸類為出行成本。既然是拼車回家,共同分擔出行成本,甚或于拼車一方承擔全部現時費用,而另一方只承擔汽車的磨損折舊,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需要進一步厘清的是,從法律意義上講,拼車回家應該分為兩種情形:民事行為和商業行為。若不以盈利為目的,拼車原本就屬于民事行為,在沒有民事糾紛之前,行政部門是不能過多干涉的。當然,不具有營運資質的私家車發生商業行為,是屬于違法的。而依照常識,所謂盈利,應該是在去除出行成本之后發生的盈余。從這個意義上說,拼車只要收取費用就被定義為非法營運,是不合常理的。 鼓勵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拼車回家,需要明確界定“盈利”概念,將那些純民事行為打撈出來交給民間社會。對春運期間的拼車回家,既然鼓勵就要有保護條款,否則執法糾紛或許會比民事糾紛要嚴重。 □ 燕農(河北 教師) |
相關閱讀:
- [ 01-26]期待拼車回家成春運新風景
- [ 01-26]如何讓“拼車”順利回家
- [ 01-26]春節拼車回家需“多留個心眼”
- [ 01-25]別把“支持拼車回家”的好經給念歪
- [ 01-23]對非盈利拼車不能止于“口頭鼓勵”
- [ 01-22]鐘情“網上拼車”莫少了風險防范意識
- [ 10-12]別逼著“民間拼車”都是活雷鋒
- [ 07-02]“滴滴打車”可拼車有利于生態文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