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傍晚,外媒路透社以快訊對外播報“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已提出辭職”的消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這則短訊在網上瘋狂轉發,激起輿論震蕩。但不到兩小時,證監會即發布權威消息,稱路透社所發布消息與事實不符,已要求其更正。 一場輿論風波迅速興起,又迅速被澄清,讓人目睹了新媒體時代輿論傳播的巨大威力,及其巨大殺傷力。其實,當時人們如果稍微冷靜一點,就不難想到:證監會主席辭職屬重大人事消息,為何卻由外媒率先報道?包括不少媒體從業人員在內,許多人都放下了甄別信息真偽的專業與理性判斷,不假思索地跟進轉發評論。 讓人不無好奇,作為一家國際性通訊社,為何草率發布這則所謂獨家消息。顯然,在發布相關消息前,路透社并沒有從當事人或證監會那里獲得正式回復。還讓人納悶的是,證監會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10萬 的澄清說明后,就沒有“然后”了。對于產生如此重大影響的“不實”消息,證監會完全有必要追究其責任,當事人也完全有理由采取正當方式維護自身權益。這件事情到此不能算完。 但我更想探析一個問題:網友為何集體無意識般地瘋狂轉發該消息?不消說,除了獵奇心理使然,這還表明了人們對相關人事問題的強烈關注。但與其說大家關心的是證監會主席一職的可能變動,不如說這更多是在關注國內的股市。倘若國內股市沒有經歷去年6月以來的異常波動,最近沒有遭遇熔斷制“割喉”,人們對證監會主要負責人是否換人這個問題,恐怕不會有如此濃厚的興趣。 那么,人們從關注股市到關注證監會主席職務變動,又是為什么呢?這或許就在于,人們十分擔憂自己在股市里的財富,渴望了解國內資本市場今后走勢。一方面,從去年6月至今,國內股市經歷過三輪大幅度異常波動,無數投資者財富嚴重縮水,心急如焚;另一方面,人們從監管部門和公開報道那里,又難以獲得相對穩定的政策預期,找不到一顆定心丸。在“信息饑渴癥”的驅使下,許多人自然會不加甄別地相信市場傳聞或謠言。 這表明,在權威部門與公眾之間,存在著一道信息鴻溝。也就是說,相關部門日常發布的信息不足以滿足公眾的更多需求,難以回應公眾的迫切訴求。這其中,有些問題恐怕權威部門也無法解答。比如說,誰也沒法告訴投資者,未來一個月股市是漲還是跌。但有一些問題,相關部門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及時與公眾溝通互動,讓投資者心里有數。這樣做,也才有利于政策推行的確定性,減少投資者的心里不安。 股市行情難以預測,政策與監管信息發布卻應清晰明確。例如,去年底國務院獲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在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相關法規。一開始,證監會并未明確回應市場中關于“3月1日起施行注冊制”的說法,直至這一傳聞成為近日股市指數刺穿熔斷值的一大成因后,這才做明確表示。由此可見,如果監管部門不能及時關切投資者普遍關注的話題,不主動抹平與公眾之間的信息鴻溝,各種傳聞、謠言就可能趁虛而入,造成市場信息更加混沌不清。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