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運營既要“開源”也需“節流”
2016-01-05 15:45:1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從2015年11月初中央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到上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求是》雜志上的文章都明確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根據2015年全國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每月2250元這一數據測算,退休人員的人月均繳費金額在180元左右。(1月4日 第一財經日報) 退休人員不繳納醫療保險費而享受更優惠的醫療服務,似乎已成為人們潛意識里的固有“福利”,突然拋出這個話題和數據肯定會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但這并一定是壞事,首先讓各層次的人對目前國內的醫療保險運營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其次就是對現行的政策做一個反思,最后才能吸收各領域、有價值的聲音,做到改革兼顧不同層次、不同人群,接地氣、重實際。 與延遲退休相同,退休人員繳納醫療保險,勢必對職業人群產生重大影響。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的是,雖然國家在醫保領域不斷的完善政策,將更多人群納入保險范圍,但是商業保險機構的各種健康險、意外險也并不滯銷,這說明人們保險意識越來越強,而基本醫療保險滿足不了需求。這就使問題回歸到了繳費與保障問題上,也就是精算平衡。 目前我國的醫保繳費比較并不高,而且很大一部分人,返還到個人帳戶的金額比自己繳的還多,這部分由醫保多支付錢實際是來自于企業繳費的“反哺”,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反哺”更多,直至退休。以北京為例,退休職工每月是繳納3元基本費,但退還到個人帳戶是100元保險金。雖然此前《社會保險法》有規定退休人員不繳納醫療保險,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考慮到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全民參保勢在必行,只是從費率上要做科學測算。 首先,以個人繳納2%的費率來計算,在職職工如果繳費180元,繳費工資要達到9000元,而退休職工卻是以2250元做基數,個人負擔企業部分,形成繳費倒掛,這顯然不合理。 其次,在職職工能用到醫療保險的與退休職工相比,比例大大降低,這也就在客觀上決定了返還給在職職工個人帳戶的醫療費成了“沉睡資金”,進而才導致現在的管理亂像。比如有人借醫保卡牟利、用醫保資金購置其他商品等等。 最后是當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健身成為生活一部分的時候,醫保是否應考慮與運動產業融合,提高人們在健身方面的投入,以減少醫療支出,來實現醫療保險的可持續運營。 說到底,醫療保險要實現可持續運營,不能只從怎么收錢上想辦法,還要綜合群體特征、資金來源特性及支出渠道上想辦法,提高人們的參保意識、健康投入意識,從而實現科學收支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