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鄧鋼明夫婦剛剛經歷了喪子之痛。11月30日兒子鄧樹超跳入金沙江身亡,12月3日,遺體在下游被發現。鄧鋼明夫婦前去認尸,漁民卻要收1.8萬元撈尸費,經協商仍要收8000元,因家中經濟困難,只能眼睜睜看著兒子遺體浸泡江中。3天后,在民警協調下,鄧鋼明付了5400元,兒子遺體被打撈上岸。(12月8日《華西都市報》) 漁民“撈尸”付出了一定勞動,且其本身有特殊性,收取一定費用本來無可厚非,但發展到挾尸漫天要價、動輒上萬甚至數萬的地步,則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那么,此種亂象當真就無法破解嗎?媒體的探訪給出了答案。據悉,如家屬遇到類似情況,可以撥打119找消防救援,打撈遺體,消防官兵是不會收費的。 于此,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消防部門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為何當事家屬卻屢屢遭遇漁民“勒索”呢?一則,事發突然,家屬處于極度悲痛之中,無暇他顧。二則,絕少人知道這個途徑,就像在此次事件中,若非媒體出面,便是連警方也不知道,只一味在漁民和家屬中間“協調”。三則,最為關鍵的是,對于此類現象,民政等政府部門始終睜只眼閉只眼,未拿出明確、必要的姿態,未表達必要的關切,未牽頭成立專業的打撈組織,未對一些霸道蠻橫的漁民進行嚴厲打擊,相關的宣傳、指引更是幾近于零。很顯然,離開了政府的兜底,死者家屬在痛失親人后遭致二次盤剝,就可能成為常態。而長此下去,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和依賴也在悄然消耗。 “挾尸要價”是否合理,是否涉嫌違法,暫且交由法律專業人士去探討,筆者在這里想要強調的是,在此類亂象面前,民政、宣傳等政府職能部門屢屢熟視無睹、不主動作為,無疑是此類現象層出不窮、此起彼伏的重要原因之一。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