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被精神病”是“老而無為”的悲哀
2015-11-26 16:40:5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閩清一七旬老漢被子女和老伴以“老年癡呆”為由,送到閩清縣精神病防治院4年。老漢出院后,將妻子、子女、閩清縣精神病防治院告上法庭。經鑒定機構鑒定,老漢沒有精神病。(11月26日東南網) 這起令人驚詫的老漢“被精神病”新聞事件,引起的法律上的罪與罰,相信終會有一個結果。如果對此止于法律解決,而不深層次反思其更多原因,無助于從根本防止類似情況的發生。一個重要的警示是,必須對離開工作崗位的退休老年人生活特別是心理狀況的給予更多關心關注和積極干預。 筆者注意到,這位老漢是一位退休老年人,其心情變化、舉止異常和暴力行為,都是在其退休這個時間節點之后發生。據研究統計,1/4離退休人員會出現不同程度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情緒上的消沉和偏離常態的行為,甚至引起疾病。這被稱為“退休綜合癥”。在老齡化加劇的當下,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卻是必須引起關注和重視的一件大事。 一者,退休老年人要有對退休后的生活有一個設計和謀劃,就是要做好心理上的“有為”準備,不能有“空檔期”,家人對此并非可以無所作為,也要給于充分理解和幫助。二者,街道社區要有組織地關心關愛退休老年人,可以成立并依托退休老年人活動中心,宣傳心理健康保健知識,開展有趣有益的活動,填補其生活空白。 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有一份退休后的“新職業”,從根本上保障其老有所為。但這方面,我國在制度設計上還是空白,日本的做法值得思考借鑒。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日本政府鼓勵老人再就業來發揮余熱。日本《高齡雇傭保險法》特別加強了對大量雇傭高齡者的企業進行獎勵的制度,對工資低于60歲退休時工資的高齡受雇者給予一定的補助。另外,日本政府還采取鼓勵延長企業職工退休年齡等措施,引導老年人由“老有所養“轉變為“老有所為”。 |
相關閱讀:
- [ 06-17]對“被精神分裂癥”的調查不能草草收場
- [ 05-27]“被精神病”農婦勝訴不應是個案
- [ 09-13]“被精神病”是一種病態服務
- [ 11-22]富豪“被精神病”,如何懲戒責任人
- [ 07-13]公眾及媒體應理性介入“被精神病”輿論
- [ 06-29]立法嚴防“被精神病”不能避重就輕
- [ 06-28]削弱醫生權威也會有麻煩
- [ 06-13]終結“被精神病” 草案仍需完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