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的“救人被咬”撕裂社會信任
2015-10-22 08:35:4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這兩天,安徽利辛26歲女子因“見義勇為”而被惡犬咬成重傷的事,持續在網絡發酵。在收到80余萬愛心善款后,該女子的男友終于承認自己撒了謊:自己的女友不是救人受傷,而是在自己的養狗場被自己養的狗咬傷的。(10月21日《現代快報》) 在這一事件中,雖然傷者的病痛值得同情,但是很顯然,傷者及其親屬的表現存在嚴重的道德瑕疵,所有當事人目前所遭受的精神壓力都是咎由自取。編造一個故事,騙取善良者的同情,進而騙取錢財,不管這些錢財如何使用,其行為本身都是不足取的。而在這一欺騙的背后,竟然是通常被認為最具公信力的媒體的身影,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遺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個別媒體在這一事件中其實是在拿自己的公信力為一個謊言背書,而其所產生的后果將由整個社會來承擔。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法官判案過程中,法官以單一證據或者僅以口供便判決當事人有罪,冤案發生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的,這樣的判決也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可是,為什么到了媒體自己身上,也如此的偏聽偏信呢?為什么就不能找相關人員,如目擊者、辦案警察、出車的120急救人員等核實一下呢? 有些事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最先報道這一事件的媒體,無論是紙媒還是電視媒體,其消息來源很明顯是單一的,即只有對當事人的采訪,而對于當事人所敘述的一切,均無其他證據加以佐證。這在新聞學上原本就是大忌,但這樣的采訪結果卻不僅得以發出,而且獲得廣泛傳播,個別媒體的專業性缺失可見一斑。這不是嚴肅的媒體所應做的。 不幸的是,這種不專業并非孤例,在某種意義上普遍存在的不專業正在撕裂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為了防備竊賊,我們人人都用上了防盜門,安上了防盜窗,造就了一個與防盜相關的龐大產業;為了防備被碰瓷,越來越多的人們給自己的車輛裝上了行車記錄儀,車載記錄設備的市場規模日益擴大;為了預防電信詐騙,我們對陌生來電產生了條件反射式的戒備心,使用各種軟件進行標記、攔截;為了防范來自他人的欺騙,我們對陌生人的熱情充滿警惕,越熱情越警惕…… 可是,總有那么多讓人防不勝防的事情發生,總有一些人在利用我們僅存的善良,消費我們僅有的信任。 為了讓自己更安全,或者僅僅是為了讓自己心里感到更安全,我們把自己鎖在籠子一樣的家里,出門時恨不能腦門上也裝個攝像頭,遇到困難也不肯接受過于熱情的援手,陌生的電話能快點掛就快點掛……我們對外界的一切,對熟悉的人之外的一切人,甚至對很多熟悉的人,都充滿了警惕的恐懼。如今,弱者的哭泣和個別媒體的大聲疾呼有時也變得如此可疑,這讓原本就不安的人們更加的不安了。 如果負有維護治安之責的人更專業、更盡職一些;如果應對碰瓷這一對公眾心理造成如此大的刺激的現象的法律法規更專業一些,相關職能部門的人員更盡職一些;如果電信服務提供商更專業、更盡職一些;如果……如果這些“如果”都能成為現實,很多事情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會更強一些。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