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愛爾蘭醫學研究者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的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獲諾獎,實至名歸。四年前,她即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生命。”當時,輿論冠之“離諾獎最近的中國女人”。四年匆匆而過,諾獎終究沒有辜負這位勤懇而卓越的科學家。 屠呦呦獲獎,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消息傳來,全球華人無不振奮。振奮,是因為這是一次歷史性跨越;振奮,還是因為每個中國人都與有榮焉;振奮,更是因為它讓中國科技界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毋庸諱言,在多數中國人內心深處,有一個揮之不去的諾獎情結。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人歡欣鼓舞的同時,也稍有遺憾,中國大陸何時才能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兩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大膽預言:10年后的中國,中國獲得諾貝爾獎將成為常態,而非個案!其理由是,我國的基礎研究已經與世界接近全面接軌。誠所謂厚積薄發,中國科學獎有理由也有能力拿更多的諾獎。 一方面,中央早就意識到“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中國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體現在科技投入不斷加大,科學家的地位不斷提高,還體現在制度安排不斷完善。今天,“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依然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科學的春天”依然在祖國的天空上播灑陽光,科教興國戰略依然給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提供著強大驅動。 另一方面,中華民族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中國科學家從不缺少才華。且不說先人們發明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以及在天文、算學、醫學、農學等多個領域創造的成就,單就這幾十年來的科研碩果,就讓人信心百倍,比如“兩彈一星”、多復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高溫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干細胞研究、人類基因組測序等基礎科學突破…… 于此而言,屠呦呦獲獎只是中國科學家獲得諾獎的一個開始,隨著科學家不斷鉆研,隨著科研體制不斷革新,隨著創新土壤不斷優良,會有更多的科學家摘得諾獎桂冠。 屠呦呦獲獎,其意義不只是局限于科研領域。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途中,在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屠呦呦獲獎提振了中國人的信心與勇氣,她的科研經歷,她的求索精神,以及她的人格魅力,都讓民眾感佩,并從中受益。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去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是時代賦予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在屠呦呦獲獎的今天,重溫這句話,更讓人覺得振奮。無論科技工作者還是其他領域的人士,只要將個體命運與國家命運結合一起,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銳意進取、銳意創新,就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實現人生夢想,也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
相關閱讀:
- [ 10-08]對屠呦呦的關注還能持續多久
- [ 10-08]眾聲喧嘩,莫過度消費屠呦呦
- [ 10-08]屠呦呦獲獎并不證明老套路可取
- [ 10-07]屠呦呦讓我們自信更自省
- [ 10-07]為何諾獎頒給屠呦呦個人而非集體
- [ 10-07]社會討論讓屠呦呦獲諾獎更有價值
- [ 10-06]人民日報評屠呦呦獲諾獎:以自信,以自省
- [ 10-08]屠呦呦落選諾貝爾也讓人“如釋重負”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