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全國的安徽淮南師范學院女生扶老人事件一波三折,21日塵埃落定。淮南警方通報稱,認定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學生騎車經過老人時相互有接觸,女大學生擔主要責任,老人擔次要責任。 當一切塵埃落定,再來回望新聞,不免唏噓。先是事發之后,女大學生發微博稱老太家屬賴上她,要她全權負責,呼吁在場者為自己作證。然后有目擊者稱,女大學生是去幫助老人而不是撞了老人。而伴隨著警方介入,事情再度起了變化,不僅事故被認定為交通事故,而且女生被認定承擔主要責任。 曾經滿腹委屈的大學生,為什么最終成了那個有過錯的人?一波三折的新聞,無疑見證的正是某種生活的不確定性。而即便警方已經作出結論,我們甚至還可以追問:事件會再度發生逆轉,展現出更多不為人知的真相嗎?此事更像是一個樣本,它提出的公共議題是:我們到底該如何來看待新聞的反轉,以及秉承理性的態度? 在特定的新聞事件中,出現一次乃至多次的真相反轉,從輿論傳播的規律來分析,是種正常的現象。一方面,社會事件往往是復雜與多面的,新聞報道卻是以“天”甚至是“小時”為單位呈現,如此難免出現報道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在輿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少數傳統媒體與自媒體,都有著在特定議題上掌握話語權的沖動,如此沖動之下,自然會缺乏細心求證和調查的耐心。一旦耐心不存,那么出現真相的前后顛倒,實在不足為奇。 相較于反轉的新聞,真正令人憂心的不是其他,而是網友的判斷和獨立思考能力。為什么女大學生的叫屈,會引發網友不約而同的聲援?看到學生相撞老太事件,就自然地認定老人會訛人。這固然是基于多次類似報道后的生活經驗,然而如此思維定式,真適用于每一起老人被撞事件嗎?讀完新聞,然后保持從常識出發的些許質疑,實在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以常識來分析,其實不存在永遠會反轉的新聞,因為伴隨著公共部門的介入,真相最終都會得以呈現。安徽女大學生相撞老太事件的緣起,在警方的調查后,最終得以還原,亦或多或少地證明了這一點。作為圍觀者,在保持對新聞反轉的客觀看法之外,最重要的仍是,保持稍許冷靜,等等真相一段時間。輿論或許會走得過快,但判斷可以不那么浮躁。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