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市民羅先生向媒體投訴,說自己在乘坐G3次列車從北京南站前往南京南站時,在餐車上遭遇“強制消費”——如果坐在餐車里,就必須要買一杯價值88元的茶水。羅先生不想買,但乘務員屢次推銷,最后他煩不勝煩便買了一杯。 市場化的角度而言,餐車作為一種特色服務,是高鐵上的稀缺資源,且運營成本顯然要高于其他座位,因而高鐵規定“坐餐車必須消費”其實也無可厚非。正如有律師所言,如果旅客沒有消費活動卻占據餐車座位,不僅可能影響他人前來就餐,也對餐車正常經營產生影響。 現在的問題顯然不是高鐵上的餐車是否有自主經營權,而是怎么樣經營,其經營方式能否經得住法理和情理的拷問。一杯88元的天價“高鐵茶”,指向三個問題。其一,餐桌何以變茶座?坐餐車必須消費,不等于必須高消費,關鍵在于要給旅客以消費選擇權。從報道看,一些無座旅客也并非不想消費,而確實是因為價格高得離譜,消費不起。一杯茶88元,顯然超出了大多數人的心理承受范圍,相當于在“你是想被宰還是想被宰”中做出選擇,道理上說不通。 其二,市場經濟雖然以自由競爭和自愿協商為原則,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漫天要價。尤其是在高鐵這樣的特定空間里,商品和服務具有公共品的屬性。相關人員表示,高鐵上茶的價格經過鐵路局批準但對“有沒有經過物價部門的批準”,卻并不清楚。那么,一杯“一次性紙杯盛著,上面飄著一小撮茶葉”的高鐵茶要價88元,是否有價格欺詐的嫌疑呢? 88元一杯的茶,放在一些高檔消費場所,其實并不算什么,公眾之所以稱其為“天價”,并表現出極大的反感,是因為它出現在高鐵這樣一個封閉而又移動的空間,旅客用腳投票的權利是非常有限。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助長鐵路行業“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強勢乃至霸道心態,對消費者權益形成擠壓。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因為對于一個服務性行業來說,技術的進步與革新只是表象,服務品質的提升才是發展的根源。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