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通過報網博聯動,發起了一項有意思的調查——《公共服務業最不想去又必須去的行業排名》,結果顯示,醫院、銀行和辦證中心是大家最不想去又不得不去的公共服務行業,而排隊時間長成為主要原因。調查顯示,超過7成受訪者在接受公共服務時排隊等待的時間普遍在1小時以上,其中耗時2小時以上占比達40.96%,更有近2成受訪者辦理一次業務需要等3小時以上。 辦理一次業務的時長恐怕還不能全面反映問題,很多業務常常是走一趟不能辦好的。筆者就有一次這樣的經歷,想起來都懊惱:由于身份證到期,到所在地辦證A中心辦理,收取舊證后被告知A中心不辦理臨時身份證,只能轉折到B中心辦理。天真的我以為再跑一趟就能把臨時身份證拿到手,結果又被B中心告知需要A中心出具舊證回收證明才可出臨證。如果順利,臨證也只能在7個工作日內辦好。奇怪的是,當下互聯網信息發展日新月異,網絡之無界限為何就沒有應用到這些辦證業務上?公安機關信息如果能聯網,為何查不到筆者的舊證當天已上交?而且,當下各類會員卡、銀行卡等信息一旦錄入,立馬可取,為何偏偏辦證中心辦證就必須7個工作日? 放眼全國,類似這樣要市民折騰的事件幾乎是不少部門的通病。上周,福建漳州一名74歲老人到電信部門辦理業務,被告知必須出具一份我“還健在”的證明。當地派出所在證明就抨擊了電信部門的沒有為市民辦實事,讓老百姓在辦理業務上走了不少彎路。 效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態度。就拿“最不想去前三甲”的醫院、銀行、辦證中心來說,筆者就不少次見過工作人員對市民不但毫無笑容、甚少使用敬語,更有甚者對市民呼呼喝喝。但是正如本報報道所說,這些地方實在又“不得不去”,于是市民去辦業務也只能低聲下氣。這里無意“一竹竿打死一船人”。但說起公共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相信很多人深有體會。 當然,廣州的公共服務還是在不斷進步當中。就拿港澳通行證的辦理業務來說,從網上預約到電子簽證,辦理時間從9個工作日到推出一體機,續簽只需五分鐘,這些進步不能被抹殺。作為市民,有必要及時更新信息,掌握多點提高效率的辦事技能,公共服務要用互聯網思維服務市民,市民也要用互聯網思維為實體服務減負,多用新技術,熟讀辦事指南,自己也能少走彎路。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