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僅過去的一周,全國就發(fā)生了4起電梯安全事故,3人不幸身亡。一時間,“如何安全乘坐電梯”的攻略帖和各種段子在網上大面積傳播。有學者指出,湖北荊州扶梯“吞人”這一事件所引發(fā)的輿情有點“過度反應”。但諷刺的是,這種“過度反應”恰恰折射出了公眾公共安全感的缺乏。學者口中的“過度反應”更像是公眾應激反應下的輿論倒逼。 乘坐電梯,有可能被這個吃人的老虎吃掉;在人行道上走著,有可能遭遇塌陷掉進熱力井;暴雨中開車,有可能被涵洞這個“馬路殺手”干掉…… 這些過往發(fā)生的安全事故,一次次刺激著公眾脆弱的安全神經。雖說概率小,但吞噬生命的“陷阱”和“機關”防不勝防。在這種情境中,就算你再“過度反應”,也總還是會有一些安全盲點無法顧及。 一些災難事故的發(fā)生,有天災的成分,但更多的還是人禍。上周發(fā)生的幾起電梯“吞人”事故莫不如此。維保行業(yè)魚龍混雜、行業(yè)監(jiān)管不力等原因讓原本應該嚴密的電梯安全網隱患重重。僅國家質檢總局在今年上半年的排查中,就發(fā)現(xiàn)將近5%的電梯存在安全隱患。更讓人痛心的是,盡管之前電梯“吃人”的悲劇已發(fā)生多起,但依舊沒能阻止之后同類悲劇的再次發(fā)生。 每一個悲劇都是一次慘痛的教訓。“血的教訓”本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在嚴厲的追責懲戒和舉一反三的自檢自查中堵住潛在的安全漏洞,消除風險隱患。但反觀“事故-反思-事故”的惡性循環(huán),不難發(fā)現(xiàn),不少反思和檢查最終都流于形式。這不是因為我們缺少安全標準和體系,也不是因為我們缺少安全管理制度和規(guī)范,而是因為我們丟掉了作為相關責任主體的責任感和良知。責任感和良知缺位,反思再深刻也只不過是一場集體幻覺。 雨果說,“下水道代表著一個城市的良心”。如今,代表良知的已不只是下水道了。隨著現(xiàn)代化和城市化一路高歌猛進,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大更美,樓更高、路更寬,但同時城市的“系統(tǒng)”和“軟件”也要同步升級、更新?lián)Q代。沒有“系統(tǒng)”“軟件”的支撐和運轉,沒有它們對各種新涌現(xiàn)的安全風險的查殺,城市再美,也是脆弱的。照此,隨著城市里電梯等公共設施設備的增多,理應有立體化的安全責任體系來“兜底”,理應有完善的公共安全制度和管理來護航。說到底,公共安全意識的培育和管理工作的改進,不能被城市化甩在后頭。 荊州扶梯“吞人”事件發(fā)生兩天后,質檢總局下發(fā)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質監(jiān)部門督促電梯使用,維保單位在8月10日前對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進行逐臺檢查,發(fā)現(xiàn)隱患立即停用。希望這次的“逐臺檢查”不要再變成應付和走過場,各個責任主體都能擔起責任、切實用心,進行全面的、實實在在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否則,社會信任和公眾安全感就會像橡皮擦,在一次次的懈怠和延宕中,不斷損耗變小。 |
相關閱讀:
- [ 08-03]電梯事故,拷問我們的思維方式
- [ 07-31]電梯“吃人”警示安全意識應如履薄冰
- [ 07-31]電梯事故責任不能漏過“檢驗合格”者
- [ 07-31]九龍治水,為何管不好一部電梯
- [ 07-31]電梯怎么成了吃人的惡魔
- [ 07-31]叫停“問題電梯”更要記住“緊急按鈕”
- [ 07-31]“吃人電梯”缺的不僅是一顆螺絲
- [ 07-31]怎樣和孩子談論“電梯吃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