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微信擾民”該添“公信鏈接”
2015-07-21 15:40:08?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A級通緝犯有沒有?有!是不是“這幾天仍在當地出沒”?否!據警方回應,該逃犯早被抓獲歸案。而涉事的微信公眾號出于“增粉”目的,任意嫁接和冷飯重炒的結果,其行為已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涉嫌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這種駭人信息的胡亂發布,無異于將微信提醒變成了“微信擾民”。 “微信擾民”,該當何罪?根據違法情節,上述這則微信假消息的發布人,最終受到了行政拘留7日、罰款200元的處罰。而人們卻不難聯想到,現實語境下,各地諸如此類的“微信擾民”現象,確鑿如魚龍混雜,可謂屢見不鮮矣。這當中,有些因其影響危害頗大,或被有關部門及時查處并予以澄清辟謠;但也有一些,由于似真似假,讓人將信將疑,往往也便成了漏網之魚,并未受到應有的打擊與懲處。 從造假性質和程度來看,“微信擾民”固然惡有大小,但作為當今社會一種十分流行的信息傳播渠道,倘若任憑如許假消息紛紛炮制,出于種種盤算想發就發,其結果則不但使某些微信公眾號的自身信譽蕩然無存,且會將“虛假形象”逐漸蔓延和附加到整個群體,害處最大的一點是,變本加厲的造假微信,事實上必然也會成或細或微的“謠言之源”,演變為擾亂社會方方面面正常秩序的“禍害之端”。 “微信擾民”該添“公信鏈接”。對于那些眾多網友來說,想讓他們時刻提高警惕,一看到某則信息,就習慣性地尋思和琢磨起其中是否有假,這顯然不太可能。所以,提升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可信度,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判斷真偽,我看不妨設立一條規定,凡是那些煞有介事的“現實類”火爆微信,必須添加一條表明信息確切來源的證明鏈接;而如果缺少這條可供快速查驗的“公信鏈接”,網民則立即可以想到舉報“驗貨”。 用“公信鏈接”防止和杜絕“微信擾民”,說到底,就是要逐步形成一種“有的放矢”的管理機制,絕不再讓“添油加醋”甚至“無中生有”的假猛料、假熱點,能夠肆無忌憚地成為微信傳播的消息主陣地。而從現實可行性來說,添加有一說一、有憑有據的“公信鏈接”,完全可以迅速被廣大守規公眾號所接受與采納。那么,既然“微信擾民”已像一顆“老鼠屎”般地令人痛恨,期待“公信鏈接”成為一種治理新招,我以為也事不宜遲。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