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山東菏澤市曹縣大集鄉采訪時,遇到了很多返鄉創業的年輕人。2010年以前,在這個地勢偏僻、經濟落后的鄉鎮,絕大多數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打工,村里很少能見到年輕人。幾年前,大集鄉有人開了一家銷售影樓用背景布的網店,獲益可觀。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多打工者都走上了返鄉創業之路。 我在采訪中得到的一個數據是:僅2013年,大集鄉就有2500多名外出務工農民、160多名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就在最近四五年間,有兩個村的外出勞力全部返鄉,而且百分之八九十都在“淘寶”“天貓”上開了網店。許多原來跑到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務工的打工仔,現在常年雇用的本地人員多達五六十人。 在過去,一些農村青年也有創業的想法,但不得不為缺資金、缺技術、缺場地、缺人脈而發愁。但是,互聯網的加入,使得許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大集鄉正在發生的事,無疑就是“互聯網+”背景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范例。 據一些創業者說,他們在接到表演服飾訂單之后,一般直接找別人的加工廠或者農村裁縫代加工,資金、場地、技術等問題迎刃而解;有了網絡,他們只要坐在家里敲擊鍵盤,就能直接和任何一個地方的客戶直接洽談生意。在互聯網時代,區位的優劣、營銷方式和營銷技巧差別,都不像以前那么明顯,也不再具有決定性意義了。對于依托網絡的創業來說,作用日益突顯的是誠信等核心價值。 以前很多農民工背起行囊,去四處闖蕩,為的是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因為老家沒有發財致富的機會,很多人在異鄉從身強力壯打拼到年老體弱,依然不能停下來,不能回到家鄉安享晚年。但在今天,互聯網大大降低了包括農民工在內所有人群的創業門檻,創造了空前公平的競爭機會,這才真正使他們更加接近夢想。 “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寶。”返鄉創業者正緊跟新技術革命浪潮,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正如大集鄉黨委政府在致外出務工人員的一封信中所說:“我們將不在異鄉的城市彷徨,家鄉已張開無私的雙臂為我們打開一扇創業的大門。讓我們跟上時代的節拍,坐在家里,敲打著鍵盤,奏響青春創業的樂章?!?/p> 目前,我國有2億多進城務工農民,他們的主體是青壯年勞力。激發這些人的創業熱情、掃清創業障礙,對于促就業、增收入,實現城鄉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文件,推出了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多項政策措施。乘著“互聯網+”的東風,期待更多地方像大集鄉一樣出現返鄉創業潮。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