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綠卡”門檻更要防止人才流失
2015-06-11 10:12:1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記者8日從公安部獲悉,根據《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公安部研究決定,擴大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外國人工作單位范圍,從即日起,在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7類企業、事業單位任職,且符合相關條件的外國人,可申請在中國永久居留。(6月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匯豐集團《外派人員調查報告2014》顯示,中國僅次于瑞士、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國。而與之相對的是,中國的外籍人員占中國人口的比例僅為0.06%,遠低于發達國家10.8%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甚至低于印度的0.4%。不管這份數據的簡單對比是否有意義,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扎根”中國的外國人才太少,根源之一就是中國是外國人最難拿到“綠卡”的國家。統計數據顯示,自2004年我國實行“綠卡”制度至2011年年底,總共只有4700多張“綠卡”發放,年均發放量248張,而彼時在華常住的外籍人口已達60萬。 我國順應社會呼吁和期許,擴大“綠卡”申請范圍,放寬“綠卡”門檻。毫無疑問,這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表達了我國在吸引國際人才上的誠意和努力,必定有利于吸引國際人才來華創業,讓國際人才在中國的發展中發揮出更大作用。從這點上說,我國擴大“綠卡”申請范圍,讓外國人相對更容易申請到中國“綠卡”,這符合國際慣例和趨勢,應當肯定。 然而,我們應當看到的一點是,我國的工資收入與歐美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而且我國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阻擋了很多國際人才來華工作的步伐。換言之,即便我國放寬了“綠卡”門檻,也很難吸引到大量我國中國需要的國際人才,這只能是我們的一廂情愿。相反,相比較我國吸引國際人才來說,我國本土人才流失更為嚴峻。雖然這兩年來,從表面上看,我國人才流失現象有所好轉,留學生回國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很多回國的留學生并不能算是人才,他們很快就由“海歸”淪為“海待”,頂尖人才的流失格局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在2013年時透露,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而這類人才恰恰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相當重要。 由此可見,比放寬“綠卡”門檻,吸引國際人才更重要的是,吸引留學生回國和防止本土人才流失。首先,增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為科研人才創業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礎。其次,理順科研管理體制,去除衙門化、官僚化、行政化,為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軟件基礎,讓人才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能力拿到科研項目并脫穎而出。再者,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早日尋回藍天白云,為人才、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