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劉成吉是麗江一名導游,今天帶團到雪山,中午12點左右,他和其他導游聊天時猝死,最后一句話是“我早上5點鐘起來,太累了”。據悉,他連續3天帶團,每天早上都是5點多就爬起來,早上6點半出門。(5月20日 中國日報網) 聽慣了導游欺客宰客,見慣了導游強制消費,關于“導游猝死”的新聞還似乎是頭回報道。聯想到前不久在網上熱傳的“云南導游辱罵游客”視頻,我們或許還在咬牙切齒;而如今一條年輕導游生命的殞滅,又將導游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一面推到了大眾面前。各種反差和矛盾的背后,筆者以為,現行導游行業最需要反思、規范和變革。 當今中國,旅游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渠道的重要服務行業。然而,在旅游業中,導游和游客似乎永遠是一對利益矛盾體。之于游客,他們是能省就省,畢竟跟團旅游的大多不是什么大款,除了必須消費,沒多少人愿意額外掏可以不掏的錢。之于導游,他們是能賺則賺,畢竟大多數導游沒有多少工資,只能靠拼命帶游客進店購物掙人頭費,從游客的自費項目中提成獲取報酬。 因此,關于導游和游客的“戰爭”始終就未平息,總有游客“見錢心情就好,不配合廁所都不讓上”式的抱怨,而導游也總以“起的比雞早、吃的比豬差、掙的比民工少、回家比小姐晚”來戲謔自己。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造成導游行業的身陷困境的幾大原因。 其一,限入門檻不高。在我國,導游持證則可上崗,而初級導游證的條件過于簡單,對導游組織協調能力和專業素質知識幾乎沒有要求,導致了導游行業魚龍混雜,真正優秀的專業人才更是寥寥無幾。 其二,行業收入過低。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低價團、零團費等經營模式的誕生,要求旅行社必須將人力成本降到最低,導致了導游服務費得不到有效保障,迫使導游通過購物點尋求高回扣。 其三,旅游法律法規和導游行業制度不健全。旅游行業協會并不注重導游職業道德和素質能力的提升,也少有關注導游的基本權益,即便是出臺的《新旅游法》,也鮮有提及導游權益保護。同時相關管理部門對導游的監管缺失,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導游行業環境的惡化。 毋庸置疑,“導游把游客當作掙錢機器”的亂象早應整治。同時,年輕導游生前“太累了”的最后自白,也應當引起我們對導游生存困境的再度關注。作為連接旅游業上下游的紐帶,導游的言行舉止和生存狀況都將直接關系到我國旅游業的整體形象和健康發展。導游行業必須在規范和自律中進行重構,促進導游整體水平的提升,方可推動我國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
相關閱讀:
- [ 05-07]導游罵游客折射旅游市場亂象
- [ 05-05]罵人導游暴露出旅游行業結構性問題
- [ 05-05]問題女導游的委屈并不廉價
- [ 05-05]罵游客女導游的“委屈”更值得關注
- [ 05-05]“餓導游”變“惡導游”暴露監管缺失
- [ 05-04]“打劫”導游何以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
- [ 05-04]罵人女導游“叫屈”不是在做秀
- [ 05-04]導游為什么會發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