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金”的學分,“縮水”的高校良知
2015-05-20 09:13:1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1級的近400名學生,最近一件事心煩,那就是要不要給學校補繳“學分費”,如果5月30號前不補繳學費,就拿不到畢業證。(5月19日 中國廣播網) 東北師大美院的學生要補繳的“學分費”,并不是因為成績不合格、補修重考等需要繳納的學分費,而是多修了學分產生的附加費,這額外的負擔不僅令學生吃驚,更讓公眾大跌眼鏡。首先,學生是嚴格按照學院的課程設置選課上課的,直到臨畢業才知道學分大大超出學校規定,并且動輒需要補繳1000到3000元不等的學分費。倘若把學分當成學校售賣的商品,學生起碼的知情權都不能保證,又有誰來捍衛不斷“縮水”的高校良知? 其次,輔導員、教務處工作人員的莫衷一是顯然無法讓學生釋疑。學院隔著教務處,對學生放出“隔山打牛”的大招,更是有失公允,按照教務處的解釋,學院應該對專業必修與選修進行統一分析,無奈“學院做的太差”。可是最終,教務處轉而又學院站到一條線上,齊刷刷將矛頭對準學生,指責學生錯將選修當必修,個中原委令人唏噓。 退一步說,即使“是學生們錯將專業選修課,當成專業必修課來上了”,那么近400名學生同時犯錯,難道學校本身就沒有一絲反思、沒有一點責任?況且目前看來,學校或是學院犯錯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學生,對學生的一味指摘不是解決問題的良策。另外,多修的學分到底能耗費高校多少人力物力,學生不懂、老師不知,甚至連學校自身恐怕都拿不出一個有說服力的測算標準,讓學生把這筆錢交出去,家長也不會同意吧。 高校良知,在于傳道明德。“學分制收費”本義在于規范高校收費管理,防范并根除教育亂收費,而收取學生是非難辨的多修學分費用,不僅背離制度初衷,更是泯滅高校良知。部分高校戴著正義的帽子,披著制度的偽裝,把學分鍍上金箔、溢滿銅臭,揮舞著牟利的工具,堂而皇之地攫取利益。充盈腐蝕氣息的高校,侵蝕學生利益,污穢高等教育空氣,必須凈化。 層頂教育制度設計者必須看到學分制下的BUG,及早打上補丁。其一,透明大學生培養成本核算,特別是學分制下學分成本核算。不光是多修交費,大學生更“喜聞樂見”的是補修學分交費,而其中的成本核算、收費標準等之于學生永遠是個謎。就在去年10月,濟南大學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學分制收費管理辦法》,學生掛科后重修要繳納的費用從30元/學分突漲到100元/學分,此事引發眾多學生網上吐槽。吐槽事小,教育事大,規規矩矩、踏踏實實地核一核成本,開誠布公,無論之于學生還是高校,百利而無一害。 其二,學分制收費下的教育是給學生鍍金,而非學分“鍍金”。學分“鍍金”的窘態與商業盈利的生態“一脈相承”,教育不是商業,學分也不是牟利的手段,看清基本事實,制度運行才不會脫軌,高校良知復建不難。否則,學校異化為討價還價的市場,如網友詰問,是不是學分少修了,學校要退錢?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