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安全感也不會憑空出現,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治理和維護】 最近幾年,群眾對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不僅是暴恐事件、極端犯罪、重大安全事故,連地鐵內的意外擁堵也能引起廣泛關注。安全是一種發展遵科學、社會有秩序的狀態,平安中國既是我國經濟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社會發展的目標和追求。 針對當前我國社會出現的治安新問題,中辦、國辦日前發布了《關于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將民眾安全感的提升視為核心目標。《意見》還系統梳理了社會治安防控各領域的建設目標和手段,構建一個以制度為保障、科學方法為手段的完整的立體防控網絡體系,體現了國家整體安全管理思路的轉變:從“嚴控”走向“防范”,從“管理”走向“服務”,從“政府包辦”走向“多元參與”。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的分解和落實。“治理”強調的是不同主體對公共事務的共同參與。《意見》除了對黨政部門提出了具體要求,更將市場、社會等多方主體納入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對各級政府、各類社會組織在哪些方面、用何種方式參與治安防控,做了詳細說明和具體指導。 民眾也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主體,這一點常容易被忽略。老百姓也簡單地認為“安全是政府的事情”,缺乏主動的參與意識和作為安全治理主體的自覺性。為此,我們需要探索合適、有效的方法,以推動民眾的廣泛參與,讓民眾在協助改善身邊環境安全時,不斷體會和感受對安全狀態的認知,提升安全感。 民眾直接對接著基層社會。基層社會是矛盾和安全問題多發的源頭,是治安防控網絡體系的末梢和終端,也是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重點。《意見》特別提出了構建覆蓋社會面、重點行業、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的治安防控網絡體系建設,明確了治安防控的重點區域、重要對象和防控手段。上海市閔行區此前曾從基礎數據、危險源和安全隱患的摸排著手,強調在對社區特征把握的基礎上,組建基層應急志愿隊伍,有效推動了社區安全治理。基層可以根據各自情況,探索出不同的模式,進行示范性輻射。 也要注意到,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智能傳感、衛星定位等技術,都能成為社會治安防控信息化的有效載體和手段。北京西單使用的人群聚集風險預警系統,通過圖像采集攝像頭實時監測行人交通流數據,利用模型對未來進行預測,為精細化預防管理提供支持。當然,社會治安防控需要大量的數據信息輔助決策,但目前各類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門乃至商業部門,如何打破壁壘,實現信息的聯動和共享是信息技術發揮作用的關鍵,這需要從治理體制和機制上加以解決。 安全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安全感也不會憑空出現,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治理和維護。只有齊心協力整合全社會的資源和力量,共筑治安防控體系,安全社會才能真正實現。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