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羊變賣羊,誰在薅扶貧“羊毛”?
2015-03-26 07:43:0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針對媒體報道河南汝州扶貧項目變農民掏錢買羊一事,3月25日,汝州市委宣傳部回應稱,該市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全面調查核實,如若發現違法違紀問題,將堅決查處,決不手軟。(3月25日 中新網) 雁過拔毛,用來形容人的貪婪成性。河南汝州送羊扶貧項目,本來是件好事,卻徒增額外環節,本來是政府已經全款支付了買羊款,竟在實際操作中變成了群眾要掏錢買羊,真實上演了一回汝州版“雁過拔毛”的事情,令人唏噓。公眾不禁要問,到底是誰在這個過程中要薅扶貧的“羊毛”?哪一個環節出現了紕漏,導致扶貧羊成為“唐僧肉”? 扶貧項目,本來應有嚴格的執行程序,遵循公示公開效用的原則來進行。就是幫助群眾找到一條適合群眾脫貧的致富路子,由政府全款買羊,本來是解決群眾無力買羊的困境。從汝州市到縣再到鄉鎮、村,只不過經過三級,就衍生出讓群眾買羊的鬧劇,只能說明,在扶貧工作中,扶貧的程序還不規范,透明,一些人員在這個過程中,有了暗箱操作的空間,把扶貧脫困變成了生財的新路子,雁過拔毛,中飽私囊,實在可惡,應該受到嚴懲。 像這種薅扶貧“羊毛”的現象并不在少數。有的扶貧項目,被村干部“扶貧”給了親屬,真正需要扶貧的群眾反而沒有得到實惠;有的扶貧項目,被村干部虛報數字,多出的資金被套取。汝州扶貧項目所涉之羊,群眾不僅要自己從腰包來掏錢買,而贈送給群眾的扶貧羊的數量也大打折扣,那些被“監守自盜”的羊跑哪里去了?是被扶貧工作人員變賣了,還是也被工作人員 “順手牽羊”送給親屬發家致富去了? 這些贈送給貧困群眾的扶貧羊,政府全款購進,即便其再貴,也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尚且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相對于這樣的經濟價值,扶貧工作走樣帶給群眾的傷害,要比這樣的經濟價值要大的多。這不僅事關貧困群眾能否早日脫貧致富,更事關扶貧事業制度健全與否、機制運行是否正常以及責任能否得到有效落實的問題。 對于非貧困人員而言,多一只羊可能并沒有感覺到有多大的作用,但對于貧困群眾而言,就是多了一份改善生活的希望,就能延續他們未來生活之路。在扶貧工作中,顯然要做的,不是對馬太效應的遵循,而是要堅守雪中送炭的底線。而這,尤其需要扶貧機制上要進一步規范程序,強化透明公開,嚴格責任,堵塞漏洞,不給權力黑手在任何一個扶貧環節揩貧困群眾油的機會。對薅扶貧“羊毛”的人,法律的板子只有重重落在覬覦人身上讓其感受到痛楚,這才是防止扶貧贈羊變賣羊的良策。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