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三大門檻 讓慢行跨廈門島
2015-02-11 09:54:30?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大衛(化名),一名騎行愛好者。日前他踩著自行車,上了廈門大橋。而包括廈門大橋在內的廈門四橋一隧,均禁止非機動車通行。盡管禁行,但每日仍擋不住“大衛”們的私闖。據相關統計,每天違規上四橋的非機動車有近千人次。不過,在大衛看來,違規上橋是一種無奈。眼下,廈門正大力推廣低碳出行,島內外都在建設慢行系統,但唯獨在跨島通道上,廈門缺一條慢行廊道。(2月10日《海峽導報》) 缺少跨島慢行廊道,卻擋不住愛好者跨島騎行的欲望。私闖禁關者有之,借助公交來回載運自行車者有之。前者危險,后者麻煩,島內外慢行系統腸梗塞,實在讓人心堵。筆者以為,能否打通慢行廊道,擺在管理部門面前是三個繞不過的問題。 一問,打通島內外這段“腸梗塞”,有無必要? 也許有意見認為,不打通,可以憑借其他交通工具進出島內外;不打通,島內騎著不過癮,依然可以在島外再租再騎。可話不是這么說。沒有慢行系統,市民依然能夠出行,城市大力推行慢行系統又干嗎?不是為了低碳,為了方便嗎?而打通可以更方便,更低碳。 再者,不是大力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嗎?當下,為滿足騎行夢,要冒著違規與安全的雙重風險強行闖關,或者要把自行車從公交搬上搬下的,這像啥一體化? 更何況,一體化不僅是口號,它已是一部分市民的生活質量所在。不少人買房或者租房在島外,而工作在島內,或者相反。如果沒有一體化,就沒有他們的便利。 甚至可以說,不少人就是在一體化的口號和期待下選擇了跨島生活,如果現在一體化在實際問題上退縮,讓他們情何以堪?而接下去的一體化甚至同城化,又如何推進? 因此,第一問題就是要認識到慢行跨島的重要意義,將心比心,體會民眾的需求,并放眼城市發展的大格局。 二問,政府部門是否舍得出資? 也許,從資金角度看,這只有付出沒有回籠。然而慢行系統低碳、便民的意義非金錢所能衡量。萬事開頭難。從第一個公共自行車系統從海滄出發,這才一年多,廈門島內外慢行系統蓬勃發展,廣受贊譽。可以說在打造慢行系統上,政府毫不含糊,已經作出很大投入。而島內外這段“腸梗塞”,據說不會超過10公里,這大頭都出了,不至于在這小頭上躊躇吧? 三問,倘若慢行系統進入跨島戰略,面臨的阻礙有哪些?是技術,還是道路?相關的系統或者規定要做出哪些調整? 那就是技術問題了,希望公眾有關公共自行車的“跨島”期望,能夠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全盤審視之后給公眾發個聲、回個話。 讓生活慢下來,有足夠的心情閑看一路風景。島內外慢行系統能否無縫對接,是衡量一體化的又一把標尺,是檢驗廈門慢行系統的又一個標識,更是檢驗城市休閑品質的又一塊試金石! |
相關閱讀:
- [ 02-10]安全不該成“跨島慢行”的攔路虎
- [ 12-12]重建慢行系統,“提質”比“加量”更重要
- [ 11-03]“慢行系統”應成新規劃“標配”
- [ 06-14]慢行系統 城市的人文符號
- [ 04-23]壯大“慢行族”,配套需抓緊
- [ 01-26]宜居城市離不開“慢行系統”
- [ 11-15]福州慢行系統愜意生活的路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