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博上發表民生銀行武漢分行破產謠言的發帖者已被武漢公安機關抓獲帶回。從謠言出現的11月23日始,經過10天時間,造謠者迅速被抓獲,謠言也得以澄清,一切似乎都已塵埃落定。但此次造謠者拋出“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內部宣布破產,銀行理財客戶50萬以上統一賠付50萬”的言論,卻可謂是一枚“重磅炸彈”,無論是對儲戶還是對在銀行存貸款的企業都引起了極度的恐慌。事實也證明,當謠言還在瘋傳時,“護財心切”的很多人都受到了驚嚇,銀行的信譽和形象也受到極大的損傷。 即時的傳播、海量的存儲、豐富的應用、方便的查詢,互聯網為生活帶來了便捷,也給一些人造謠、傳謠提供了空間和渠道。網絡謠言無視規則,沒有理性,已成了蠱惑網民、欺騙公眾的精神鴉片;網絡謠言挑戰公德,為所欲為,已成了給事業抹黑,給生活添亂的心理毒品。同以往相比,互聯網時代的謠言發起和傳播成本大大降低了,造謠者只需輕點鼠標就可輕易詆毀他人名譽,擾亂人心,破壞穩定,甚至危及國家安全。從“霧霾風波”到“中山公園刀具”,再到“江漢路砍人”,網絡謠言已成為百姓深惡痛絕的“毒瘤”。 在中國,互聯網上已匯集6.32億網民,這片像息壤一樣不斷生長的空間和巨大人群,誰都無法忽視,更不能棄之不管。只有正視互聯網,加大依法治網的力度,喚起廣大網民抵制謠言的法制意識,才能讓互聯網這把“雙刃劍”,成為治國輔政、凝聚共識的助手,而不是破壞穩定、攪亂社會的推手;才能讓互聯網這片花園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而不是雜草叢生、蟲鼠出沒。 我們的社會是法治社會,現實社會需要法治,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虛擬社會也需要法治。維護互聯網的法治就是維護基本的社會秩序,維護人民的基本權益,這是維護互聯網健康環境的基本遵循。編造傳播謠言者觸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懲處。這次武漢市對網絡謠言的有力打擊再次證明編造傳播謠言必將受到法律的懲處,再次顯示了法治對維護互聯網健康環境的重要作用,也再次警醒我們,無論互聯網站、運營商還是網民,都要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共同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