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近日下發了一則通知,禁止學生叫外賣,禁止將食堂飯菜打包進宿舍,禁止在校內各食堂的一切現金交易。這則通知在校內外引起軒然大波,面對質疑,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陳克明說,自己的消費還要增加環境壓力,說明沒有社會責任感,以后怎么擔當社會責任?(據11月23日中國廣播網) 表面上看,學生叫外賣似乎和社會責任感是兩碼事,但仔細追問與分析起來,我們又不難發現,該院禁止學生叫外賣的合理性以及無奈性。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宿舍是學生日常休息的場所,它畢竟不是食堂。一些學生喜歡在宿舍里“宅”著,要么沒日沒夜地看小說之類,要么上網打游戲之類,連吃飯也不想下樓,這樣的生活習慣確實不好,也是需要學校以相關規定等進行必要引導的。廈門該高校禁止學生叫外賣,有“把他們拉出宿舍,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目的,這并非不可以理解。 其次,腦子略微轉一個彎兒,就能想明白“禁止叫外賣”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之間的關系。這其間的道理并不復雜,學生叫賣外到宿舍,送外賣必然會有飯菜的包裝物、一次性碗、筷子等之類的物品。喜歡“宅”的學生們,吃了飯必然會將相關外場的包裝袋、碗筷等留在宿舍,甚至可能還會有大量的剩菜剩飯。這些因叫外賣而產生的垃圾,對宿舍環境,對學校清潔衛生,甚至對整體社會環保工作等,無疑都是一種額外的壓力。這顯然是學校禁止叫外賣的目的之一,也是規定學生必須“自備非一次性餐具到食堂”購買飯菜的原因。 大學生理應學會自立,也理該為學校的衛生環境多些考慮。“宅”在宿舍里叫外賣,與衣服寄回家讓父母洗等一樣,首先透出的是懶,其實是缺少責任心和擔當意識。學校為此出臺“禁令”,不準學生叫外賣,但卻并沒有禁止學生去校外餐館吃飯等,其明顯沒有為食堂“拉生意”的問題。因此,面對這樣的“禁令”,我們先別急著吐槽,不妨先想想其保持宿舍衛生、減輕環境壓力的初衷,引導學生樹立自立與責任意識的善意。 |
相關閱讀:
- [ 11-24]“禁止叫外賣”是學校暴力育人
- [ 11-24]“叫外賣沒責任感” 荒誕謬論讓誰蒙羞?
- [ 11-24]叫外賣“無社會責任感”
- [ 10-28]臟餐館借網外賣折射監管滯后
- [ 05-20]大學潑糞阻止學生叫外賣何其不堪
- [ 11-08]學生叫外賣也要受處罰?
- [ 08-10]臺風天停叫外賣透溫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