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克強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繼續研究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并提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強調要完善信用體系,提高小微企業信用透明度,使信用好、有前景的企業“錢途”廣闊。 應該說,信用體系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抓手,這也是各國金融體系發展中的經驗總結。我們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里面指出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這里的金融基礎設施,既包括支付清算系統、證券結算體系、金融信息系統等,也包括廣義上的信用體系等“軟”要素。這些因素如同承載金融資源流動的道路、橋梁和水利設施,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小微企業等弱勢主體,能否得到金融資源的有效“灌溉”。 要構建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的信用體系,需要重視幾方面的問題。首先,需要實現體制內與民營信用保障機制的結合。一方面,目前我國體制內的央行征信系統開放程度逐漸提高,如2013年初央行就出臺規定,把有意接入同時具備條件的小貸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納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另一方面,2013年出臺《征信業管理條例》和《征信機構管理辦法》之后,我國征信體系建設的大門已向民營機構正式敞開。從各國實踐來看,民營信用一直是征信體系建設的主導力量,如在美國,Equifax、Experian和Trans Union是最主要的個人征信機構,Dun & Bradstreet則是在企業征信領域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公司。除了法國等少數國家之外,多數國家的信用體系都呈現出市場主導,或者公共部門與民營部門共同主導的情況。 其次,需要實現中央與地方層面的結合。我們看到,隨著多層次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推進,地方需要在金融發展與風險控制中發揮更大作用,其中信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責無旁貸。對于小微企業來說,一方面對其信用狀況的判斷,高度依賴區域性的信息和數據,并且各地方差異較大,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在其中投入更多努力。另一方面,國內的小微企業信用狀況往往與企業主個人信用密切相關,而小企業主同樣具有強烈的跨區域投資或資產配置的沖動,這就需要在全國層面,把小微企業商業信用與企業主個人信用結合起來。 還有,從橫向來看,無論在中央還是地方層面上,都迫切需要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有效協調,促進不同信用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例如,除了金融部門之外,財政、工商、稅務、公安、法院以及電力企業等都有大量數據,能夠多維度地反映小微企業信用狀況,但由于部門障礙,很多地方都難以實現信息共享。我們看到,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各國政府都是巨大挑戰,美國奧巴馬政府已經明確政府部門必須遵守的互聯網信息公開政策,從而確保其科技產業在大數據時代加速領跑。對于我們來說,只有打破過去的部門掣肘,通過網絡與線下相結合的渠道,努力實現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社會中介、公眾之間的信息整合與交換,才能真正為解決小微企業金融難題創造基礎條件。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