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周口市率先在全省出臺《關于周口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下簡稱“通知”),對農村集體用餐作出相關規定。要求農村聚餐達40人以上者,需要報告備案;200人以上者,需要由食品安全專業人員現場指導。通知還要求,農村流水席的廚師應辦理健康證,要從正規渠道采購食材,不得采購無檢驗檢疫證明的肉類食品,飯菜食品要實行留樣。(10月29日,大河報) 在農村,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在自家院里搭伙起灶待客,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但由于食品安全沒保障,吃壞肚子甚至吃出人命的現象數見不鮮。在這“村宴雖美、眾口難安”的現實情況下,河南周口市率先推出的《關于周口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無疑讓人眼前一亮。 其實,村宴并非“天然危險”,之所以時常引發食品安全事件,關鍵在于疏于管理。不可否認,長期以來,各級食品安全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重點一直放在飯店、加工廠和大小市場等生產和流通環節,并未對村宴給予足夠的關注。大到食材采購和搭配、菜肴的烹飪方法,小到村民的用餐環境,都沒有一個細化、明確的標準。在監管“缺位”的情況下,經驗或慣例必將“補位”。若是經驗和慣例為真還好,一旦有違科學,一場村宴引發的災難就會不期而遇。此前各地陸續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皆因如此。 凡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村宴之殤”顯而易見,但要對癥下藥、藥到病除,就需要政府部門下一番苦功夫。在無現成經驗可吸取的情況下,設計一套嚴密、系統、可操作的管理辦法真可謂難上加難。因此,河南周口“敢為天下先”,率先治理村宴亂象的為民精神和攻堅勇氣著實令人肅然起敬。從具體條目上看,“周口之治”將宴前報備、廚師健康證、食材采購渠道、食品留樣備查等列入管理辦法,基本囊括了所有村宴食品安全問題多發、易發環節。先不說效果如何,單論這份嚴謹的套路、明朗的思路,就充分表明該地的良苦用心。 總而言之,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無小事,村宴管理是大事。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再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就一定能登上村宴科學化、規范化的彼岸。最后,筆者希望各地都能以河南周口為榜樣,以“周口之治”為范本,制定落實一套本地村宴管理辦法,為父老鄉親們保駕護航。 |
相關閱讀:
- [ 10-30]加強農村聚餐安全管理不妨換一種形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