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有個小石匠,參加土改入了黨,頭戴竹葉帽,身穿百姓裝,穿著草鞋干革命,創建了滇西大糧倉。一身泥一身汗,大官他不像,像什么?像,像個種田郎。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坐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鉆山溝溝……”我一直記得這首2011年拍《楊善洲》時聽到的當代百姓編的歌謠。 作為演員,我們想說的話都表現在人物上、角色上。《焦裕祿》《楊善洲》這兩部電影都是在他們工作生活的土地上拍攝的,我對此深有體會,“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焦裕祿、楊善洲就是這樣。 演員是一種職業,我們這個職業就是創作人物,而且是鮮活的人物。通過人物,讓觀眾感受到假惡丑和真善美。但是演員需要明白一點:人物,不是演員一個人的,是集體創作,而且有些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就很有影響。對此,作為演員千萬不能自我膨脹。 拍電影《橫空出世》,我接觸到總裝備部很多精英,如果說他們付出的是100,那么他們得到的回報是1,太不成比例。拍完這部戲,我很受觸動,他們太了不起了,所以又參加了反映中國航天測控人生活的電視劇《中國軌道》的拍攝。拍攝進行到一小半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得了病,當時就想我寧肯死了,也不能讓這個戲夭折。整個劇組從西安拉到北京,我堅持了一個多月,把戲演完了。休養了兩年后,我重新拍戲,每次在劇組吃盒飯時,我都覺得特別幸福,因為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我在為觀眾創作。 近些年來,文藝事業蓬勃發展,但出現很多亂象。從個人來說,是一些演員經不起名利的自我膨脹;從社會來說,是環境提供了讓他們膨脹的土壤。比如不管明星做了什么,粉絲都歡呼鼓掌,好壞、黑白、是非不分,這是不應該的。文藝界出了丑聞,最受影響的,也是這些粉絲,他們中有些人青春年少,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定型,要注意對他們的正面引導。還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有些作品觀眾一邊看一邊罵,創作者一邊挨罵一邊還掙著大錢。這樣的作品是有經濟效益了,但是社會效益呢?應該加強對這種作品的外部監管和制約。 演員這個職業不輕松,想做好了不容易。我們趕上一個好時代,要珍惜演員這個名號。文藝工作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血脈——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和鼓勵。 最近,我在拍攝電影《遠方的河》,反映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救物資、救小兄弟而犧牲的真實事跡。為此,上海一家電視臺找到當年被救的人,這位已是60多歲的老人最初拒絕上電視:他怕被罵借英雄炒作自己,更怕英雄的在天之靈受委屈,因為這樣的節目會有多少觀眾關注呢?但是欄目組和攝制組感動了他。做有情懷的作品,塑造有生命力的人物,這是我的理想。 李雪健(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
相關閱讀:
- [ 10-16]文藝不是任何事物的奴婢
- [ 10-15]為人民放歌文藝才有旺盛生命力
- [ 10-15]擔當起為中國夢凝聚力量的崇高使命
- [ 08-20]文藝批評不是亂罵亂捧
- [ 08-19]“控海”身名裂 名人且思量
- [ 07-25]還請“遺忘”鄧玉嬌
- [ 07-10]如何看待廣州出現24小時書店
- [ 06-27]文藝圈的靈感“傳說”害了寧財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