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看協商民主何以有效 協商民主要切實管用、作用實在,就要上下互動、左右相聯,形成多樣化、立體化、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做樣子的,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個方面的,應該是全國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級的。” 如何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實實在在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三點:一是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重要原則。“協商就要真協商,真協商就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來決定和調整我們的決策和工作。”凡事預則立,決策之前進行協商,有利于集中民智,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使決策的效益覆蓋全體社會成員。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協商,有利于集中民力,保證決策的完整性、可操作性,使決策更具有執行效力。二是堅持使協商成果真正有用的制度保障。“從制度上保障協商成果落地,使我們的決策和工作更好順乎民意、合乎實際。”三是堅持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的發展方向。“要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就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特別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進行廣泛協商,既尊重多數人的意愿,又照顧少數人的合理要求,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 如何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全方位展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三點:一是拓寬協商渠道,將十八屆三中全會概括的五種渠道細化為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政協、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類智庫等十種協商渠道。二是豐富協商類型,深入開展政治協商、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社會協商、基層協商等多種協商。三是建立健全協商方式,包括提案、會議、座談、論證、聽證、公示、評估、咨詢、網絡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協商民主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如何使協商民主真正落實,切實“落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基層民主協商的工作重點,指出:“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大量決策和工作,主要發生在基層。要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大力發展基層協商民主,重點在基層群眾中開展協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大多是在基層發生的,群眾利益無小事,協商民主如果不從基層搞起來,就難顯現出它的作用,獲得廣泛的民意基礎,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協商民主是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憲法規定的公民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保障人民“表達權”,都應落實到人民群眾在協商活動中的發言權。 如何開展基層民主協商?習總書記強調三點:一是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通過各種方式、在各個層級、各個方面同群眾進行協商。二是要完善基層組織聯系群眾制度,加強議事協商,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工作,保證人民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務。三是要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要堅持發揮人民政協在發展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以憲法、政協章程和相關政策為依據,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保障,集協商、監督、參與、合作于一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協是我國專門協商機構,在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構建我國協商民主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協具有巨大覆蓋面的組織架構,可以為構建我國協商民主體系提供基礎性的組織作用;人民政協豐富的協商民主經驗,可以為在黨的領導下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提供有力的實踐支持;人民政協比較成熟的協商議事規則和比較完備的制度體系,可以為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可以對其他協商渠道起到配合支持作用;人民政協長期形成的平等、寬容、友善的民主氛圍,可以對發展社會主義協商起精神引領作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政協提出的新要求,人民政協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全過程,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協商議題提出、活動組織、成果采納落實和反饋機制,更加靈活、更為經常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新形式,提高協商實效,努力營造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協商氛圍,人民政協必將在譜寫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新篇章的偉大事業中有所作為、大有作為。 |
相關閱讀:
- [ 09-22]黨領導人民政協創造輝煌歷史
- [ 08-27]把政治協商寫在大地上
- [ 06-24]用務實理念推動國際合作
- [ 04-09]烏克蘭亂局的句號誰能畫圓
- [ 03-13]發揚民主優勢 激活改革動力
- [ 03-11]探索協商民主釋放治理活力
- [ 03-05]協商是一種民主素養
- [ 03-05]今天更需“改革自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