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紀委發布的報告稱,已有31個省級紀委完成兩輪內設機構調整。對此,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表示,省級紀委系統的調整意味著下一階段將加大反腐敗案件的查處力度,房地產領域是其中之一。有房企老板表示,“反腐產生了較大的震懾力,已經影響到部分中小房企與相關公職部門、相關領導的關系,加上市場環境的變化,中小房企今后的日子會更艱難”。(《華夏時報》9月4日) 反腐高壓下日子難過的,顯然不僅僅是房地產企業。從禮品鮮花,到慶典行業,再到演出市場,大多一片蕭條之氣。可以說,幾乎所有依附于政府資源發展起來的行業,都難逃“噩運”。這是反腐卓有成效的最好體現,我們還發現,反腐不僅與政治相關,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經濟調節手段。 “政企分開”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和底線,這個底線一旦被突破,政府與企業勾肩搭背,甚至官商不分,就會形成“寄生型經濟”,而權力則是最大的宿主。一定程度上說,中國的房地產業至少在局部上就是這種“寄生型經濟”的典型代表,其發展與壯大,憑借的不是自身的強大,而是與權力之間的親密程度,以及對政府資源的充分開發。 由于政府對房地產業的高度介入和管制,權力隨時可以兌現成市場資源,本身并沒有太多博弈資本的中小房企當然很樂于做這樣一個“理性經濟人”,從而以最小的成本換來最大的利益,當然前提是放棄對道德和法律的敬畏。 作為回報,房地產業對權力的回饋同樣可觀。不久前,中央巡視組在巡視的21個省份中發現,20個省份存在房地產腐敗現象,占比高達95%,19名省部級官員在中央巡視組進駐后落馬,其中不少高官落馬與房地產業密不可分,土地領域已然成為腐敗重災區。說到底,“寄生型經濟”就是腐敗型經濟,它在利益交換中制造了虛假繁榮,也在虛假繁榮中扭曲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寄生型經濟”會在很短時間內創造巨大的財富和利益,也會在最輝煌的時候突然謝幕。房地產業經過了十幾年的狂飆突進的發展,創造了數不勝數的富豪,但在轉眼間就進入了集體性的低谷。這很容易理解,“寄生型經濟”的最大推動力來自于權力,其自身的創造力和經營能力已經高度退化,當權力不再能為所欲為的時候,“寄生型經濟”自然也遭遇致命的打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曾坦言,因為不行賄,萬科在很多城市拿不到好地。無法證實王石所說的真實性,但在房地產市場乃至所有存在權力“分紅”的市場領域,“越無恥越能獲利”的逆淘汰機制卻是看得見的事實。也因此,整飭“寄生型經濟”雖然會有陣痛,甚至有可能帶來市場動蕩,但長期來看對于回歸正常的市場秩序,實現公平競爭卻是極大利好。 |
相關閱讀:
- [ 09-03]反腐影響經濟論可休矣
- [ 08-29]辯證看待經濟換擋期
- [ 08-29]房地產已“拖累”經濟
- [ 08-29]土地財政“摸家底”倒逼經濟轉型
- [ 08-29]“辦證偏方”背后是火爆的權力經濟
- [ 08-29]房地產已“拖累”經濟
- [ 08-28]李克強:以“補短板”促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 [ 08-25]中國經濟需要更多的“底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