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快速發展是改革的成功,中國的競爭力提升是開放的結果。中國人的生活好起來,是老百姓克勤克儉、辛勤勞動,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 美國媒體最近熱衷炒作兩個話題:一、美國的亞洲政策不是遏制中國,“中國受害論”是中方對美方的誤解甚至曲解。二、美國不僅沒有遏制中國,反而讓中國得了好處。“北京似乎私吞了自1972年尼克松對中國開放大門以來所得到的所有好處”,中國發展搭了美國的“便車”。言下之意是,中方沒有理解美國的意思,倒應該對美感激涕零。 美對華政策因時代不同確有調整,但“接觸加遏制”的思路一直以來對一些美國戰略人士都有獨特吸引力。這并非中國人的發現,而是屢見于美國媒體的字里行間,至今仍是主調。地緣政治利益和結構性矛盾,使中美關系比較復雜,這本不奇怪。但人們看到的是,“接觸加遏制”展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邏輯:接觸是手段,遏制是目的。換言之,為了有效遏制,必須保持接觸。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和警惕了。 美方確曾多次表態,美國目標不是遏制、包圍中國。美國官員一再表示,美方歡迎并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繁榮、穩定的中國,美方絕對無意遏制中國,無意同中國對抗、沖突,美方支持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經濟保持發展對美國有利。 幾十年來,中美兩國關系經歷了起起伏伏,應該更加成熟,也應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建立新型大國關系而共同努力。問題是,美方表態是基于策略的外交辭令,還是當真的政策? 近一兩年來,東海、南海緊張程度有所上升,但沒有一件事是中國挑起的。美國對釣魚島主權的來龍去脈,是完全清楚的,但在日本單方面挑起爭端時,美國實質上卻站在了偷竊者一方。華盛頓甚至縱容日本朝著窮兵黷武的軍國主義方向行事。南海問題也一樣,只要有美國的影子,就有反華勢力興風作浪。美國要把60%的海軍軍力部署在亞太地區,所為何事?美國凱托學會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洛根在一篇評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領導人一直在美中關系上說謊。當有人稱美國包圍或遏制中國時,他們一貫都予以反駁。但事實上,華盛頓正在包圍遏制中國。”是不是這樣呢,美國應該心知肚明。 美國媒體所渲染的“中國得利論”,則更不靠譜。就連那些對美國懷有好感的中國人,也不能不覺得這是一種侮辱。美國的中東政策機關算盡,如今騎虎難下,欲進不能,欲撤不行,這種焦頭爛額的尷尬局面,和中國沒有半毛錢關系。因此而遷怒中國,實在是無厘頭。 30多年來,中美貿易關系有了長足的發展。去年的貿易額達到了5000多億美元。其實,人們都明白,美國既不會“助華為樂”,中國也不必感恩戴德。我們還看到,在過去的30多年里,美國出于某些目的,是對華實施制裁最多的國家之一,至今仍對華實行嚴苛的技術封鎖。這種封鎖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中國任何一點技術創新,美國都無端揣測,幾近驚恐。這是為什么?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也離不開中國。那種“自己好處通吃,別人只能完敗”的零和思維,自私而且有害。中國的快速發展是改革的成功,中國的競爭力提升是開放的結果。中國人的生活好起來,是老百姓克勤克儉、辛勤勞動,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正如中國網民所質問的那樣:“誰搭了誰的車,這事別弄反了!” |
相關閱讀:
- [ 08-11]世界需要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 [ 07-11]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是中美核心命題
- [ 07-10]賦予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新內涵
- [ 07-10]中美對話需要戰略高度
- [ 07-10]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的機會
- [ 07-04]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絆腳石”
- [ 06-27]中美經貿合作不要有偏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