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紀委網站消息,中秋臨近,為進一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防“四風”反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8月10日開通公款送月餅等“四風”問題舉報窗,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同時每周通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8月11日人民網)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饋贈禮品乃是我國的民間傳統。月餅作為中秋節特色小吃,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因此,中秋節前,國人習慣用送月餅表達節日問候,不少單位也把送月餅、發月餅券當成一種福利。然而,“禮尚往來”若帶著功利心思,祝福的話語也就變了味道。近年來,公款消費之風讓不少商家在月餅上做起了文章。動輒幾千元一盒、專為公款送禮而生的天價月餅屢屢被媒體曝光,在一次次吸引公眾眼球的同時,也遭到人們的口誅筆伐。公款送月餅,是假借禮尚往來之名,行權力尋租之實,慷國家之慨,滿足一己私欲。雖然幾盒月餅與某些巨貪侵吞的巨額財富相比不值一提,但公款送月餅的行為同樣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公共利益,助長了奢靡之風,破壞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去年中秋節來臨前,中央就發出中秋國慶不得公款請客送禮的禁令。實際上,自從十八大以來,每逢重大節假日,中紀委都會把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禮等“節日病”作為嚴查的重點。下“禁令”和設舉報窗口正在成為中紀委節日反腐的“標配”。“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事實上,很多誤入歧途的官員就是從收受小恩小惠一步步走上不歸路的。正所謂“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中央緊盯公款送月餅等“小事”,正是著眼于反腐工作的大計,從細微處著手,本著防微杜漸的精神,將貪腐行為扼殺在萌芽之中。各級政府部門的領導干部應當明白中央的良苦用心,每日自省其身,對錯誤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央開展反腐敗工作決心之堅定,切莫心存僥幸以致悔恨終生。試想,連收一盒公款月餅都會遭到通報批評,那么行賄受賄的行為會有什么樣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中央三令五申、逢節必查的態度,也說明黨的反腐敗工作并非“運動式”整治,而是堅持到底的長效機制。 |
相關閱讀:
- [ 08-12]杜絕“公款送月餅”不能過度依賴舉報
- [ 09-18]風清氣正過“雙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