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信工具受到用戶的普遍歡迎(資料圖) 新華網評論員 任俊明 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對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務和使用行為進行了規范,對通過即時通信工具從事公眾信息服務活動提出了明確管理要求。人們將這個《規定》稱之為“微信十條”。 此前,人們已經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即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即時通信工具如微信等,作為基于互聯網面向終端使用者提供即時信息交流服務的應用,同樣需要制定規則,加強管理。這是管理部門正常的規范性動作,也是基于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平臺的發展現狀,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公眾需求的大局考慮所出臺的管理辦法。 人們常說互聯網是個虛擬社會,但這個表述對于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是否適用?以微信舉例,從手段上看,微信同樣是基于互聯網的傳播工具,但從使用者來看,微信是借助手機等固定的移動客戶終端,與現實生活聯系更加緊密。每一個微信帳號的背后,對應的基本是固定的手機用戶,每一個朋友圈的建立,涵蓋的主要都是相識的親友。所以與微博等傳播方式相比,微信更傾向于現實社會。 微信的這種特性,使其具有較高的可信度,這也是信息能夠迅速在微信上傳遞的重要原因。但也正因為如此,違法信息如涉恐、涉暴、涉黃等,以及虛假信息、商業詐騙等,造成的不良影響將更大,傷害的卻往往是微信用戶最熟悉的人。這方面的案例不勝枚舉。任何新興事物的發展,都必然伴隨著利與弊。人們通常的選擇是趨利避害,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干預的過程,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其向好的方面發展。 《規定》的出臺既是如此。我們看到,國家對即時通信工具的發展推廣是贊同的,在這個前提下,對其加以規范管理。其管理對象概言之,即服務商、使用者、公眾帳號。這其中,重點是加強對服務商和公眾帳號的約束,對使用者來講,除了需要實名認證,其他幾乎沒有影響。從廣大即時通信工具用戶角度來看,《規定》將營造更加安全規范的即時通信平臺,讓人們充分享受現代通訊手段的便利。 |
相關閱讀:
- [ 08-11]有序的網絡空間才能保護真正的自由
- [ 08-08]“微信十條”是一場及時雨
- [ 08-07]“微信十條”開啟清朗網絡空間新時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